《错误》教学活动单(教师用)一、【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3.体会本诗运用蒙太奇手法的艺术效果。二、【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一、预习·反馈·导学1、知识储备简介作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2、预习思考①诗歌所抒写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几个?
②那么,诗歌还选用了哪些是能够唤起你心中亲切联想的中国式的意象?这些意向写出了女子的怎样的心绪?③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等待的心情的?④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⑤讨论a\问:本诗题为“错误”,这是一个怎样的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b\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⑥讨论本诗的特色二、合作·提炼·探究课堂活动一:1、导入:“闺怨”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出闲愁”,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等等。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这首诗歌。
2、朗读诗歌(1)、自由诵读(2)、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3)、播放录音(4)、齐读课堂活动二合作探究①诗歌所抒写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几个?明确:时间是在春季三月。地点是在江南。这个时节的特点是容易让人产生思念的情绪。人的情感也是在这个季节里特别会容易伤感,人的情感也最为丰富。人物是:“我”和“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人。——这个人显而易见是个女子的形象。“我”在这里是为游子,从远方而来,经过江南。“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做是莲花?因为在古诗词中莲花就是代表着思念。因为“莲”和“怜”谐音。“怜”就是“爱”的意思。在《西洲曲》中,就有写道:“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道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所以这里作者是借用了古诗的意象。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位等待游子的女子的形象,为下面抒写她的离情做好了准备。②那么,诗歌还选用了哪些是能够唤起你心中亲切联想的中国式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女子的怎样的心绪?明确:意象: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的街道向晚。意境:哀婉、凄伤女子心绪:
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但是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说明了她对心上人的感情执着、专一。③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等待的心情的?明确: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真实可感。那么,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呢?a\他把女子的思念第一个比成是三月的柳絮。春天特别的景物就是柳絮,这柳絮也是和离别有关的。柳树在春天的时候就会结一种形似棉絮的东西,称为柳絮。当风一吹柳絮就会随风飘散。这种景象十分的凄美,让人伤怀。古典文学中“柳”跟离别、相思感情抒发的联系最为密切,或许是柳枝柔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有相通之处,而“柳”又有“留”(挽留)的谐音,故汉代人就已有“折柳赠别”b\第二个是比成是寂寞的城。城的样子是四面封闭的。这也说明女子的心情是落寞,孤独的,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心城,只有那位游子才可以打开她心中的城门。也可以说明女子对游子回来的失望的情绪。c\第三个是比成青石的街道。它让人感到一丝的凄凉和冷意,就像那位苦苦等待的女子的心一样得冷。这个青石的街道也为后面的马蹄声的出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对精彩的意象组合,构成伤感的意境。青石的冰冷,传来马蹄声,声声清晰,原本希望是能够等到归人,但是他却是一个过客。让原本冰冷的心更加地寒冷。原先的希望也被无情地粉碎。d\第四个是比成窗扉。我们可以想象那位女子为了等待游子的归来,曾经多少次靠在窗前眺望远方,多少次又是失望地把窗扉关上。所以在这里窗扉也成为女子相思之情的一个外在的表现景物。
④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明确:没有。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吟咏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男士,他们或以已度人,描摹体恤女子的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形象入诗从《诗经》开始,入词较晚,有诗仙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等等。⑤、讨论a\问:本诗题为“错误”,这是一个怎样的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明确:(1)一方面:女子痴痴的深情,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b\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死寂。三、巩固·交流·反思
(一)讨论本诗的特色1、结构美(1)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写: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马蹄;(2)倒装: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倒叙式的结构,使得诗歌诗意盎然。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2、语言美(1)优美的意境、前后情景的逆转,具有高度的戏剧性(2)、古典美: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传达出了深层的中国传统意识。(二)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各题。附:板书设计错误郑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