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两节《认识三角形》,为了这一节课,我们已经准备了近一周的时间,找资料、同科研究讨论、在进行修改备课,同时还准备了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小棒。三角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对角,线段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一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一、认识三角形,制作三角形;二、探索三角形边的秘密:三、引入生活,拓展。一、认识三角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在上第一节课时,介绍三角形的特征时直接板书了: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从图形中直接抽象出了图形的特征,没有照顾到学生接受知识所需要的一个过程。虽然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可是在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想到这一条被抽离出来的特征吗?值得怀疑。下午又上了一遍《三角形的认识》,这一次对于这一个问题我重新处理了一下:首先在学生画三角形后,我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在观察三角形后得出三角形的特征时,我没有像上午一样另外列出三角形的特征,而是直接在图上标出三角形的特征。并强调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三条线段,从而得出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巩固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起到过渡的作用。二、探索三角形的秘密通过实验活动验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学生每两至三人一组,每一组有四根长短不同的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任取三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做好试验结果表。并讨论“是不是任意的三条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2
这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是这一节课的关键。但是上午我在这一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讨论,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显得有些仓促,有一个题目甚至还没有讲完,只讲了一下方法让学生下课后按照这一个方法来做。学生一时推导不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时,我应该适时的提醒,可当时我只提醒了几组同学,也一时不察,时间就这么悄悄地溜走了。每一个知识告一段落设计一个小练习以便学生巩固:小小判官(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三、引入生活,拓展知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在这儿设计一个路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继续抽象知识,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间去。并能找出理由。最后的拓展题是为了使学生能下意识地找出最短的两条线段相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