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1高中语文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劝学》2案例解析2《劝学》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劝学》教学设计江苏省徐晓岚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劝、中、假、绝”等。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3.探讨学习之道,懂得求知问道自我修养的重要。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2.读准音,借助辞书,扫清字词障碍。3.读顺文,明确句读,圈出喜欢的语句。4.读懂义,了解观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导入新课大家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荀子对于学习又有怎样的认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荀子的名篇《劝学》。1.释题《劝学》,“劝”,劝勉,“劝学”,劝勉、鼓励人们学习。(现代汉语:劝说、劝导)2.读注释一,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4 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百家争鸣之地一一稷下学宫,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三)活动体验【诵读质疑】1.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质疑活动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讨论交流】四、研读探讨1.先秦诸子各家都重视君子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儒家更是如此。课文节选部分有几处提及“君子”?请将所在的句子画出来。明确: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翻译第一句。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地位?明确:中心论点。“君子曰",权威性,说服力。3.翻译第二句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就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失了。这是在阐述“学不能已”吗?联系上文“木受纯则直,金就砺则利”,作者在“君子”与“木”“金”之间建立了怎样的联系?明确:“博学”须不停止的学习才能达到,“日”是“不停止”的表现。4 木受绳直金就砺利君子博学参省知明行无过“故”这是由上文的阐述推导的结论,上文又是如何具体阐述“木受绳”的状态的?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呢?44明确: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中绳糅木金君子直轮受绳就砺博学参省成材成器直利成人知明行无过小结: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化抽象为形象,生动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化抽象为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背诵:根据板书所提示的内在联系,理解性记忆。5.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吗?联系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明确: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木成材也好,成器也罢,木质的本性未变。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有所提升、改变,不会回到学习前得状态。6.翻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47.作者把什么比作“凭借外物”?作者联系了那些生活来实际阐述“善假于物”4的好处?明确:学习登高博见超越局限登高招见者远善假于物顺风呼闻者彰增强效果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实现目标用生活实际设喻,多层次多方面阐述地阐述了学习的作用。8.作者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学习的作用。在引入这个问题时为什么与“思”比较?我们生活中有“终日思”不如“须臾学”的体验吗?明确:思一一直接的知识与经验获得的途径学——间接的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时空、经历的限制,使得直接知识的获得总是有局限的;4 “假借于物”可以阔大知识的视野。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善假于物”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8.齐读第三小节,思考:论述层次概括几个方面明确:三个层次积累坚持专一有坚持的意志品质才能实现积累;坚持有需要专一的态度作保障。9.这一段没有直接出现“君子”,隐含了“君子”品德吗?明确: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圣心君子品德的最高境界。10.作者以为人为什么需要学习?作者为什么劝勉人们学习?明确:明——提升自己异——超越自己为了自己好好学习圣——完善自己11.这样的需要有什么决定?明确:人生追求(四)活动总结1.积累文言实词“劝、中、假、绝”等。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五)课后作业1.整理笔记2.背诵全文3.4.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