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标】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2.体会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以及诗意的语言。3.学生懂得阅读经典作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一.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参见凤凰新学案P32 2.写作背景赫尔曼·黑塞作为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一生喜欢读书,喜欢经典的作品。在这篇作品里,作者赞美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3.名人说读书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回: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养的内涵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的意识获得教养的途径(研读世界文学)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充实人生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知识梳理1、给下列字加点字注音狭隘()跋涉()恢宏()闲暇()赤裸()消遣()慰藉()麻痹()戕害()时髦()痴迷()魅力()符箓()咒语()斑斓()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参见《凤凰新学案》P323、我的疑惑:1.什么是教养?2.怎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3.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我们有什么作用?4.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认为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5..理解“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6.如何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句话?1.赏析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针对中国儿童是否应读儒家经典,请在横线上各用一句话写出三种不同的看法。近来,中国儿童是否读儒家经典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反对者痛斥,;赞成者认为,;折中者则说,。反思:课上探究参考答案:1、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2、见前文预习部分3、⑴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⑵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⑶使我们集中心智。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4、“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5、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6、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课后巩固答案:1、观书有感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示例:现在要儿童读经是走向蒙昧的保守主义;没有经典的教育,就没有文化意义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的自由,而不是他人或政府的权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