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
作者简介27岁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作品《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
给划线字注音:跋涉沉溺慰藉麻痹时髦戕害给予斑斓狭隘符箓成语知识:望洋兴叹:望洋:息息相通:象牙海岸:举一反三:
给划线字注音:跋涉bá沉溺nÌ慰藉jiè麻痹bÌ时髦máo戕害qiāng给予jĭ斑斓lán狭隘ài符箓lù成语知识:望洋兴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感到力量不够,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契合无间。象牙海岸:欢乐的天地。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帮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思考: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认为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快速阅读二至五小段,回答问题:1、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使我们集中心智为了完善自我,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作者认为读书时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我从未把书当作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它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你读书,尤其读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求人生的途径和处世真理。不论他们的箴言沟通于你的人生经验,他们智慧的感受触发你的悟性,还是他们天才的思想顿时把你蒙昧混沌的头脑透彻照亮,他们不是你最宝贵的朋友吗?——冯骥才
有些青年人对名著有一种逆反心理,为了保持自由而故意避开,这是孩子气的举动。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空间节选的结果,我们可以不在乎名著,却不可以不在乎时间和空间。一部似乎并不怎么样的作品居然被时间和空间首肯,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文化深度的悬念,光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去读一读。——余秋雨
3、如何读杰作?(1)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2)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4、如何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必须是一个可教养的客体。杰作的真正价值:经典对一个人教养的形成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读6-7节,思考:1、作者阐述了哪两种阅读方式?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学。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2、作者在阐述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①比喻论证:作者把书的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全世界,乐园,海岸等美好的事物。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②对比论证:作者把“缺少天赋的多数人”和“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作了对比,突出后者永远被新魅力吸引,永远放射着异彩,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3、为什么一个人的阅读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为什么这些经典作品“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这是因为随着读者阅读经验的增加,他逐渐懂得了精细、深入的阅读,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会了比较和鉴别。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毕淑敏)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4、“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及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句中“斑斓锦缎”“真正的读者”“超现实的幻象”“人类的容颜”分别指什么?斑斓锦缎指的就是“世界文学”真正的读者指获得了教养的读者超现实的幻象指作品中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等人类的容颜指人类共同的精神、理想和追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