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好的教养是一个好的朋友。他会牵着你的手,指引你的一生!
[瑞士]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学习目标:1、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2、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赫尔曼·黑塞简介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赫尔曼·黑塞简介27岁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作品《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
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成语和生字词2、划出具有哲理性语句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小节大意
检查预习给划线字注音:跋涉沉溺慰藉麻痹时髦戕害给予斑斓狭隘符箓成语知识:望洋兴叹:望洋:息息相通:举一反三:
检查预习给划线字注音:跋涉bá沉溺nÌ慰藉jiè麻痹bÌ时髦máo戕害qiāng给予jĭ斑斓lán狭隘ài符箓lù成语知识:望洋兴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感到力量不够,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契合无间。举一反三: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每小节段落大意
一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要以个性和人格为前提强调要阅读杰作阅读杰作的态度论证阅读杰作的作用二第六段:第七段:以儿童阅读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重复阅读,获得新感悟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思考问题
1、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是什么?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找到生活的意义。真正的教养“永远都在半道上”。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2、怎样成为有教养的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观书有感(明)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快速阅读二至五小段,回答问题:
A、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B、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C、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D、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E、使我们集中心智F、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G、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1、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
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文句研读
什么是经典————它们是人类思想的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梭罗(美)《瓦尔登湖》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家》(巴金)《雷雨》(曹禺)《平凡的世界》(路遥)选择经典
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文句研析
2、通过读书获得教养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和“人格”
3、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文句研析
4、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什么?是读杰作,也就是读经典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需要花力气、下功夫。文句研析
默读6,7两段,思考:1、作者提到了哪两种阅读方式?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学。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2、作者在阐述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作者把书的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全世界,乐园,海岸等美好的事物。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作者把“缺少天赋的多数人”和“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作了对比,突出后者永远被新魅力吸引,永远放射着异彩,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3、为什么一个人的阅读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为什么这些经典作品“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这是因为随着读者阅读经验的增加,他逐渐懂得了精细、深入的阅读,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会了比较和鉴别。文句研析
4、“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及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句中“斑斓锦缎”“真正的读者”“超现实的幻象”“人类的容颜”分别指什么?斑斓锦缎指的就是“世界文学”真正的读者指获得了教养的读者超现实的幻象指作品中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等人类的容颜指人类共同的精神、理想和追求
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人们用心研读经典,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综合全文,思考:黑塞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阅读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
蝶恋花宋·晏殊槛(jiàn)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jiān)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蝶恋花柳永伫(zhù)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锤百炼,终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