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感调动,属于北平的老舍 大家进入高中,也许很多人从此就开启了渐渐离家的征程,从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到一个月回一次家再到离开家乡去外闯荡。所以同学们对于家和家乡应该有一些因为短暂的离开而生出的感情。 同学们当中更有从小随父母远走他乡之体验,当你正要把异乡当故乡时却又要面临告别而开始重新接受自己真正的故乡时你一定体会到了某种心酸和尴尬。 故乡,是任何一个人一生也永远逃脱不了的两个字。它融在一个人的骨肉血液之中,使人总是忍不住地回头眺望。 老舍先生的故乡是北平。他生于北平,长于北平,一生中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重庆,在云南,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属于北平的老舍的家园之思。 板书:想北平老舍 二、朗读课文——体悟深情 1、师范读,或者听录音,或者请生试读,或者分小组朗读(123段45段678段)。 2、注意重读的点和情感的投入 如“真”“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黏合”“永远道不出”“说不出” “快乐”“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 三、明晰文体特征 (一)从文章体裁来看,它是一篇什么文章? 明确:散文 (二)在文章里,作者提到了与散文对立的两种文体,如果用那两种文体写北平,分别会怎么写?而作为散文,相对应的会怎么写呢? 明确:小说: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因为小说是别人(不是我的)的故事(不是完全真切的生活) 诗歌:把好看的字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啼唱北平的俊伟——热烈的文字大胆地抒情 散文:写得真切,写得质朴,写得深情(板书之) 四、感知深情 (一)对于这种深情,作者刚开始是怎么反复表述的? 明确: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说不出来的。 只是说不出而已 永远道不出我的爱 可是我说不出来 (二)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在二、三两段中作者是如何表述的? 并谈谈你对这种感情的理解。(可齐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 明确:比喻把自己对北
平的情感比作对母亲的情感——情到深处反无声 第二段的后半段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第三段的中间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补充一:关于老舍对于她的母亲的爱——舒庆春还只有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马氏在四十一岁时得老舍。为一家人六口的衣食温饱,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她还曾在小学校做过佣工。贫苦的家庭生活,全靠母亲独立撑持。 1966年8月24日,不堪文革批斗和污辱的他愤然投太平湖,当时住在东城区的老舍,却单单要走到西城区去投太平湖。不仅因为它离家远,更因为太平湖离母亲近。老舍西城区新街口小羊圈胡同(解放后改名为“小杨家胡同”)是他自诞生直至1924年赴英国这一时期的旧居。而太平湖与其旧居仅一墙之隔。在人生最消沉的时候,老舍想到的是教给他“生命的教育”的母亲;最终他也用自己的生命追随母亲而去。(正应了那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补充二:北平已经在自己的血液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闻一多说的“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板书之) (三)所以说,这种说不出,并不是说不明白,而正是一种深沉的爱。正如作者所说“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真”字,在课文当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老舍先生要反复用了这个真字呢?我们同学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会反复用这个真字? 明确:“真爱”“真愿成为诗人”“真想念北平呀!”。(板书之) 不是不想,不是不愿,更不是不爱,对老舍来说,我们可爱的人民艺术家,深怕人们不相信他对北平的爱,深怕人们不能理解他对北平的爱,老舍先生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一次又一次卑微的向我们解释着他对北平别样的情怀。让人动容。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句子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