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林语堂笔下的北平又是一番什么模样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动人的北平》。二、作者介绍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三、检查预习(学生分析自己画出的句子,集体讨论)四、把握课文内容K梳理文章的思路。(一)(1>2、3)概写北平老成的性格特点:豪爽、宽大、包容新旧两派。(二)(4、5)北平是一棵老树:古老、深厚。(三)(6)北平是一个朱玉之城:富贵高雅、风景优美之地。(四)(7)北平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政治、艺术文化、消闲之地。(五)(8)北平是一个清静得城市:有院落、新鲜蔬果,悠闲自得。(六)(9、10)北平有多样的人,多样的色彩。—一小结:前面的部分主要写了北平的古老深厚、宽大包容、自由闲适的特点。(七)(11-22)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城市。1>(11-15)是皇城,极其宽阔,舒适可爱。2、(16)生活程度很低,生活颇富意味。3、(17-20)兼容并包,自由闲适(消闲的去处很多)。4、(21-22)北京平民容易满足、达观、爱调侃。(淳朴、善良)—
一小结:交代北平是个理想的居住城市的理由。2、提问: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自然风光动人。(有很多游览的去处)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消闲购物的天堂)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3、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样整合起来的呢?文章写得很散,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北平的古老、多杂、包容;二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城市。但是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五、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归类)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赏析:(1)“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2)“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一一”——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2、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1)“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彳官,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馆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彳官的形象、声音、动作等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2)“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又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他的丰富闲适,突
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3)"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两个“就是”,让读者去尽想这种水果的形、色、味,作者的喜爱与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也感染了读者!3、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阅读文章第三段,请说说这一段的语言特点(1)“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一一谁来理你?”——有几个短句,有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提示读者的注意。(2)“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一一谁来理你?”——结构一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尽”和“任”两个词,尽显随意、惬意、满意,最后一个反问句,更是透着无比的欢愉之情!4、多种变化的句式,文章摇曳多姿。总结: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板书: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多种变化的句式,文章摇曳多姿六、拓展探究1>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明确:当时当地的社会确有美丽动人之所在;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审美的心境、心灵的镜像。本文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描写了身居北平所见景象,还在于写出了一种情怀、情调、情韵。作者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故土与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具有多方面的优雅情怀,表现在文章中即有对本国历史的崇敬、对故都文化的热爱、对故都包容新旧事物的喜悦、对故都平民百姓的亲和。可见他既不是一个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个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个保持中和的、包容的态度倾向的文化人。不过从他细数故都风物时那么沉醉的情态看,他的故国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最可称道的是作者的平民意识、平民倾向。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耸的北京饭店、皇家宫
殿花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馆、大学专校等,还有平民院落、城外村庄麦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还有着木屐的东北老妪、踢饉子的老人、裸体的儿童。文章行将结束时写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们不是圣贤和教授,而是人力车夫。”作者虽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对劳苦大众非常尊重、非常亲近。写作角度作者意在写尽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可见文章采取一种全景式的描写角度。不过文章又避免了粗线条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即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景小物尽情地描绘出来。从一个个局部看,是微观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体描绘。所以全文的描写所取角度是总与分的结合、大与小的结合、粗与精的结合。作品意义首先,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家,对五四以来白话散文的创作理论、创作实践,对白话散文的文体开发与建设,对白话散文的风格追求和倡导,都有过一定的贡献,他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是理所当然之事;其次,阅读本文可以感受那个年代经受新旧两种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识分子的优雅情怀、高尚品格,从文章中可以读出作者对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的热爱,读出对平民生活的热爱,读出作者的一种“泛美主义”的倾向(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无处不有美的内蕴、美的灵光);再有,阅读本文可以感受中华文化、故都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文化从来就守旧融新,不断发展,如今故都已经蜕去旧衣,换上新装,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当我们体认新北京的雄姿与活力的时候,也从过去的作品中寻察她的旧影,会感到过去的一幕幕历史景象非常珍贵,也为今天国家的发展和首都北京的进步而高兴。板书设计形象化的语言-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情怀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多种变化的句式文章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