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心归去》的个性化修辞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它是韩少功先生的名篇之一。此文之所以被人称道就是因为其对家园之思的表达上有着强烈的哲理性。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将故乡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得相当透彻。同时,韩少功先生又将哲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之中,让人在欣赏个性化修辞以及陌生化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感悟到其内在的人生哲理以及故乡的深刻内涵。 一、他乡之忧思 文章的开篇,作者写得淡然有致。先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思绪感触,然后经历了热情以及喧闹之后的平静。 “在起初的几天,面对着采访与约会任何人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即使是流亡的国王和总统也概莫能外。” 从这句话中明显地能看出也能感受得到,韩少功先生独在异乡的愁绪与失意。多数人都是在寂寞的时候萌生乡思的。而作者对自己无聊寂寞的细节也写得有些夸张,从其幽幽的乡愁以及心头的落寞上可以看出来。家乡的点点滴滴都在拨动着韩少功先生的心弦。从古至今羁旅的愁绪莫不如此。当你对吊灯就是研究了成百上千次,仍然是会一次次地想到故乡的一切。文中就是这样在暗夜难眠中描写了韩少功先生在法国的情景。从而引出了“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的深情感悟。从这点也能看出来,这篇文章是为能静下心来欣赏它、能让思想产生共鸣的人而创作的。4
而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文本具有美学价值,大量使用了不拘一格的修辞方法。如排比的应用让情感基调更加深刻,也起到了强化表达的作用。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这种排比会导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感受品味的时间,让思维活动在字里行间回荡,很容易唤醒审美情感。同时作者还用了反衬的方式,给读者巨大的情感落差。文中作者有意用高雅的句式来衬托庸俗,用粗俗的句式来陪衬高雅。 这样写就是为了衬托故乡对作者的重要,同时让异国与故乡作比较,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思乡情结。但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韩少功先生又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故乡的贫瘠与法国的优越作对比,这些都是为了引发读者的情感落差,即使法国再富足再奢华,作者还是喜欢自己的故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 二、故乡的美与悲 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过于美好的东西总会让人升起一丝淡淡的哀愁。”4
的确,美好的东西都是带着些许的悲伤,故乡也一样。《我心归去》中回家的路上无论长短都是一次坎坷的情感经历。韩少功先生作为一位民族文学的探索者,他在语言上的造诣已经得到了多人的认可,在《我心归去》中,陌生化语言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在延长审美以及感悟文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文中写道: “很想念家里……我知道我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快乐的依靠就是我……” 作者写的是家人如此地依赖他而不是自己多么地思念家乡。在这种含情脉脉的描写中,韩少功先生就给了每一位读者温馨舒适的情感空间和思维空间。正如杜甫的《月夜》中说的“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每个人都思念远在他乡的人,而作者呢?是想通过家庭的美好来衬托出对故乡的怀念。家庭是美的,对故乡的思念是带有忧愁的,只有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才会深切地感受到黯然。的确,他乡虽好却没有故乡那样牵动人心。毕竟,人总是要返回故乡的。 “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这就是充分说明了,家乡总是有值得倾注大量情感的地方,总会让你执着地铭记在心中。但是作者在文中又说,出生地与故乡根本不是一回事。归根结底有四个字――旧梦难圆。没有故乡的人是一无所有的,就好比有些人把一个地方称之为第二故乡是一样的。而韩少功先生给予我们他的独特见解: “故乡就是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故乡的路或许就是一段心路的历程。他既让你留下了血泪又给了你无限的幸福。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相似的事物虚实结合。如,没有情感的东西要写出生命形态。在文中写道: “这一切的声响都弃你而去了”。4
韩少功先生在这里将所有的世界都形象化为没有情感思想形态的世界,又把所有的世界赋予了情感想象。同时,韩少功先生也是想让这些声响在有了人性化的同时抛弃作者本人,这或许就是韩少功先生在法国生活时的孤独感受吧。 综上所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心有所归才是故乡。它不仅是一处安逸的住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每个人心中的故乡都是最美的,这种美中又孕育着一种悲。重新读了文章之后,发现美与不美都会引起人的悲愁。乡音一直存在,只是在久别的故土上还留着我们的记忆。怀旧只是我们对故乡执着的感情。千古一调,写不尽浓浓的乡愁;万古如斯,诉不尽种种美与悲。这就是故乡,一个蕴含着美与悲,让人魂牵梦绕的心灵居所。 (作者单位:泗洪中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