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写作指导作文训练活动单德清县高级中学许恕预习单:[训练目的]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写作指导]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活动单:一、[赏析佳作,对例文进行评析]马路见闻不知从哪天起,我学会了冷眼瞧这马路上的一切:那些穿着时髦的女郎不知为什么对着服务员争吵;小贩子正和主妇们斤斤计较地讨价还价;还有人们正在起劲地购买……庸俗!那么庸俗!我嘴角一撇,表示不屑一顾。(议论)回家的路上,我,那么优越地,那么笃定地迈着自己的步子,带着点重点中学学生的清高;带着点十几岁人特有的自信;带着点自以为是的超脱,悠哉悠哉地在人群里走。只是——妈妈叫我顺便到自由市场买点葱。天哪,我暗暗叫苦,老大不乐意地溜进自由市场——一个井然有序的所在,真奇怪!卖葱的老头见我递过十元,不禁愣了愣:“你有零钱吗?找不开。”我摇摇头,却不屑答理。他有些尴尬:“我再多给你点葱吧!”我一耸肩:“要那么多干嘛?”老头讪讪地揉了揉鼻子,从他那油腻的包里蘸着口水给我数零钱。那“白发”低俯下去,又抬上来:“还差两角钱。”大家都看着我,我觉得好不耐烦,又好像预料到这种结果似的:“算了,两毛钱算啦!”大家又都看着我。一时间我感到自己好潇洒。(误解)“你等等!”那卖葱的老头忽然站起来搔搔头,问隔壁一个卖葱的:“十元钱找得开撒?”他求助似的望了我一眼,走到卖鸡蛋的旁边去:“十块钱……”摇头……我奇怪,为什么?两角钱不是说不要了吗?“来了,来了!找给你!”老头满脸如释重负的欢喜。有几道汗迹顺着他深深的皱纹滑下来:“我到前面的商店里换来的。”啊?!……为什么?!(第一个画面,长篇描写,很细,却是必须)我默然走了,肩上驮着一个沉重的疑问。(议论性叙述,误会解开,带来个沉重的结果)马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冬天日头短,浓浓的灰色和闪烁着的柔光竟也给这条马路平添了几分温情。我的脚步里却少了笃信……(再描写议论结合,收束第一大层)
我的心绪还是烦。当一个蹒跚独行的老人提着菜篮撞着我时,我不由地瞪了她一眼。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姑娘上前扶住老人的肩膀,还替她提着篮子过马路,我下意识地跟着她们——我也要穿过马路。老人的嘴翕动着,喃喃地吐着些感激的话。我耸耸肩,猜想那女孩也无非说些“不要紧,我应该做的”之类的话罢了,可我却清晰地听到她的低声柔语:“别谢了,我有个很老很老的外婆。我希望在她过马路的时候,也有人扶她……”那样平凡朴素的理由,那样深地感动了我。我的脚步不再优越。依稀地,看到那女孩甜蜜灿烂的微笑和老人慈爱辛酸的目光……(再叙再议,由轻而重,螺旋上升,收束第二大层)那个为找我两角钱跑了那么远的路,认真得近乎执拗的老人,和眼下这位向别人奉献出自己最珍贵的爱的情愫的路人,是在告诉我:“这世界原是这样平凡朴素,又是这样真诚脱俗的。”不是吗?(叙议结合,先浅浅地点题旨)常常问别人,也常常被别人问:“我们是不是有优越的资格?”就在这天下午,当我从我曾鄙夷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到一张张真情面孔和一颗颗朴素爱心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凭什么优越?我们失落了什么?我们是不是陷入了盲目的自我?(叙议结合,开始深层反思,做出对比性议论)我们在象牙塔里被无数人“供奉”着;被风花雪月和弗洛伊德包围着;看了太多的玫瑰色的太阳和透明的海;听遍了枫叶填的词,小溪谱的曲……却往往把某些未经雕琢过的朴素生活视为庸俗——多么可怕的无知和偏见!(再叙议结合,题意渐行渐深)一时间觉得自己如一只丑陋的蛹,一旦咬破厚厚的茧壳,才会发现苍白的躯体抵不住风雨,自己竟还缺了一对坚实的翅膀!(比喻说理,联想式和感悟式议论并用引出结论,引人深省)[例文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为下面所叙述的人物,补写议论的成分,使之“夹叙夹议”,议论的位置自选。他特别擅长讲唐诗,高兴起来,常常要吟一段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其神态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寿老先生,把头拗过来,拗过去。……等他吟诵结束,我们便乱叫起来:“再唱一个!再唱一个!”他抹抹脸,慈爱地笑着,说:“这是唱吗?这叫吟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