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体积与体积单位》是小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体积的意义、体积单位的认识,处理教材第45——46页。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3、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体积的意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并且让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教学重点、难点: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等问题,都不易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加强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大小确定用什么体积单位来计量。为了顺利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我准备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谈话、演示、启发、提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的获取知识。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尝试、自学以及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四、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我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设疑导入;2、演示导学,形成概念;3、看书质疑,巩固练习;4、结合板书,课堂总结。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新课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课件出示)
想一想,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它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让学生回答出石子放到瓶里后,水面就会上升,乌鸦就会喝到水,这时我总结说:石子放进瓶里后,就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子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作石子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体积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这里通过一个故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接着进行第二个环节:演示导学,形成概念。这个环节中,我分三步进行:①实验演示,建立体积概念;②自学引导,认识体积单位;③结合实际,体会体积单位的应用。首先我与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共同做两个实验,并汇报总结过程和结果,我出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1、把一个土豆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上升了,思考为什么?2、将一满杯沙子倒出后,放入一个乒乓球,原来满杯的沙子,现在装不下了,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再问:是不是物体占有的空间都一样呢?接着我课件演示第三个实验:3、把一大一小两块土豆放入盛水同样多的两个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现象?思考为什么呢?得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放进大土豆的玻璃杯水面比放入小土豆的玻璃杯的水面高,也就是说土豆都占有一定空间,土豆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
在此基础上,我让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并让学生朗读板书的内容。接着我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再次的观察、比较、判断出体积是有大有小的,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通过这个环节中电脑课件的形象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已经知道体积有大小之分,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呢?和解决长度和面积的问题一样,要想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也必须用一定的计量单位来计量。计量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第二个内容:体积单位(板书出来另外一部分课题)请同学们看课本45页,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体积单位)1、自学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后,它们各自大约有多大呢?我们先来认识1立方厘米:①这时我拿出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魔方,告诉学生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②我和同学们一起摸一摸,量一量,用我们手指头比一比,看一看1立方厘米有多大,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指头的大小大约是1立方厘米;③课件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回答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来计量比较合适。2、认识立方分米①再问: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在教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小木块,让学生感受到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②又问:在我们的周围什么物体的体积近似1立方分米,让学生回答出来以后,出示粉笔盒,一茶缸的水,以及一个拳头的体积,让学生真正体会1立方分米的大小。③出示工具箱的实物图,想一想,计量工具箱的体积用哪个体积单位合适呢?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用1立方分米来计量比较合适?这样通过找、摸、量等活动,充分认识1立方分米究竟有多大,什么样的物体用立方分米来计量比较合适。3、认识立方米这时我让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1立方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同时如果1立方米的水要用矿泉水盒子装大约要装多少盒?让他们估一估,并渗透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等等。4、最后我总结:计量物体的体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然后我再提问: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的计量长度用什么单位?计量面积用什么单位?出示课件也就是课本45页例2,让学生说出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强调1厘米是一条线段,一平方厘米是一个平面,一立方厘米是一个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实验、课件演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后我告诉学生,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示:长方体图,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为什么?小组讨论(三)看书质疑,巩固练习本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以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46页内容,从而系统的把学习要点再重新回顾一遍;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接着课件出示智慧屋与他们一起做闯关游戏。安排这四关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让学生巩固三个体积单位的概念,体会体积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四)结合板书,课堂总结最后结合板书,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与)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从而概括、强调出这一节课的重点。五、说板书设计体积与体积单位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本节课所教学的两个主要概念写在黑板的中间位置,这样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再看板书时,使学生能够连贯的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