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我与地坛》、《合欢树》选入高中课本,并激励了很多人。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9岁。
合欢树
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文本出发。)1.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及象征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品味作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问题探究1、思考“十岁那年”和“二十岁”的“我”眼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要结合有关情节回答,并思考母亲的变化。何事形象特征“我”十岁时的母亲“我”瘫痪后的母亲
2、阅读7节和9节思考“我”对母亲住过的小院儿以及合欢树的情感变化。原因“我”“很少再到”甚至“不愿”去母亲住过的小院儿“我”想回旧地看那棵合欢树和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3、阅读第8节,体会母亲在合欢树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4、虽然本文以“合欢树”为题,但文中并没有出现对树的正面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赏析艺术手法1、文章哪些地方成功地进行了心理描写?2、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有何艺术效果?
品味语言质朴自然,尤其是单音节词的使用准确、富于表现力。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答案:A、C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普列姆昌德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意大利.但丁
板书设计母亲——合欢树——“我”童年——树影儿——妈妈荫蔽
作业:学习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以小见大的手法,描述一件母亲关爱你的故事。
子欲侍亲而亲不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