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桂林市大河中心校蒋志鹏【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1、例2【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了例1和例2两种分法,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0)。本节课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分数与除法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图片
【复习导入】1.口答。(点名口答)(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3)(出示口算卡)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7÷8 6÷9 8÷9 4÷7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有的算式除不尽。当学生提出商能否用近似数(或小数)表示时,教师要求商不能用小数表示。2.引入:应该怎样表示这种算式的计算结果呢?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们很快就会说出得数。(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新知探究】1.教学例1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及题目: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教师指名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归纳复述如下: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个就是个。(3)
师:从右图中可以看出1÷3和都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个人分得的个数,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板书:1÷3=(个)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和要求的问题: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思考:此题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3÷4得多少。(1)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片分一分。(2)通过演示,发现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先把每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得到4个,3个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个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个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个月饼,所以每人分得个。(3)板书结论:3÷4=(个)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请学生观察算式:1÷3=(个) 3÷4=(个)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用文字表示: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被除数)÷,除数)=(b≠0)(3)小结: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51页第1~4题。(引导学生利用分数和除法关系思考,点名三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例1:1÷3=(个)例2:3÷4=(个)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a÷b=(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