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ID:1028170

大小:62 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工作案例课题:《〈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经典文化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年级课时:2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采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本文选取其中三则,希里让学生对于程朱理学有初步了解。在Z前我们学过的鲁迅等人的作品屮,理学、理学家面常常以僵化可憎的面目出现,但实际上,理学最初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延续了孔孟的学生。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理学。而且本文节选的这三则能容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使用与当时的社会,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要教会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从中读出新的内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朱熹,初步了解程朱理学关于天理人欲的问题。2、作为一篇文言文,强化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记识关键词,疏通文意。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课文的内容,将课文中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思考朱熹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对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为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太好,阅读量小,并且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懂得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但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会让人有意外的收获。本课选自《朱子语类》,是学生们比较陌生领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将纯理论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举岀他们所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陌生的话题转化为他们熟悉的内容,才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展示的是关于朱熹理欲的思想,是可以和学生们现在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乂可以作为以后人生的指导,给予适当的引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迷惑,指明未來人生的方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收集材料、整理归纳、疏通课文、联系实际、成果展示、质疑讨论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朱熹有关天理人欲思想的问题。2、结合现实印证朱熹天理人欲的观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阅读下面一首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回答后而问题: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其二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屮流自在行。朱熹被称为“理”家宗师,这两首小诗看似写景,实际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那么你能从两首诗屮分別读出什么景象?又分別能悟到什么道理呢?(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其一,景象:一块半亩见方型的小水塘,像是一而展开的镜子,平静清澈,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哲理:半亩水塘因有了活水的不断补给,才显得清澈明亮,人的智慧、知识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永远地增长。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活读书、读活书,时时补充新知。也可以理解为只有不断地从生活屮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才能达到新的境界。也用來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或者认为是宇宙中的•切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二,景象:一夜的时间里,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哲理: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因为积累多了,人会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握的。人的修养也是一样,往往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在C以问题开始,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提酶学生要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常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具备了独立品读诗歌的能力,以诗歌题导入也是对这方面能力的考察和巩固。二、大学者朱熹的诗作中充满了“理(各小组展示收集材料,预设提前布置作业让学 趣”,是当之无愧的理学大家,请各小组展示你们收集的有关朱熹的材料。如下)朱熹,宁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屮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在其理学思想屮,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F1:“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生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完成预习,展示各自成果,既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形成竞争意识。三、具体研习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小组互相提问解决疑难。1、概括每则语录的重点内容。笫…则主要讲了…种读书方法:熟读、精思、不贪多具体解读: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屮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第二则圉绕天理人欲展开讨论,圣人:自然存天理贤人:先分辩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具体解读: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徳修养的最终目标。第三则围绕义利问题展开,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來,看 2、三则语录之间的关系3、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我们现在提倡的张扬个性,尊重人权和“灭人欲”是否矛盾?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F1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岀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Z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第一则:读书方法一义理第二则:天理、人欲第三则:义、利(理、欲)朱熹所谓的人欲并不是指人在合理范围内的需求欲望,而是…种超过了生存或生活必需的贪欲,所以和现在的尊重人性并不矛盾。我们要正确对待“存天理,灭人欲”。从我们自身说起,充足的睡眠是“天理”,可上课了仍在睡觉就是“人欲”了。四、走岀课木,放眼现实1、这三则语录分別给你什么启示?2、联系现实谈谈天理人欲的问题。(可以举出现实事例来现身说法)第一则所讲的读书方法和我们现在的高中阶段学习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按照朱熹的方法来学习。学习不能不求甚解,而一定要吃透,只有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我们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考出好成绩。第二、三则中天理人欲的交战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C我们不是圣人,甚至也算不上贤人,我们都是朱子笔下的中人,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克制自己的私欲贪欲。生活111人欲战胜天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切都在为我们敲响警将课本和现实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钟C举例: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八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Z后反复操作多次。许霆先后取款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潜逃一年的许霆,17.5万元赃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2007年5月在陕两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广州市中院审理后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诱惑面前我们只有保持警醒才能不被人欲左右。人生会而临很多的岔路口很多的诱惑,我们一定要学会克己。身为高中生,克己从现在做起:克制课上说闲话的欲望,克制考试作弊的想法等等。克制自己也必须从小事做起。例如,国家级贫困县-一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而上公堂受审。谁能想到晏大彬曾经是被老百姓夸赞的廉洁T部?谁又能想到,他受贿之初接受的仅仅是两条领带?小小的领带和2226万元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是在短短的几年中晏大彬就跨越了这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贪欲膨胀七、教学评价设计 1、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评价和主动发言次数决定)2、对于文言文,读、译能力的评价(小组互评)3、分析能力的评价和延展能力的评价八、板书设计阅读下面一首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回答后面问题: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其二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被称为“理”家宗师,这两首小诗看似写景,实际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那么你能从两首诗中分别读出什么景象?又分别能悟到什么道理呢?第一则读书方法:熟读、精思、不贪多「圣人:自然存天理(义、理)第二则天理人欲i贤人:先分辩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第三则义、利(理、欲)九.教学反思1、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2、通过自读,讨论,延伸将课本与现实结合。3、充分体现了新课堂的要求,学生讨论积极,配合默契,发言精彩,常常给人意外收获。4、但是不足也比较明显:因为学生对朱程理学并不熟悉,讨论中难免出现偏差。这提醒我应该更多预设学生的情况,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减少课上的失误,才能太高效率。5、“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阅读更多有关书籍,才能在课堂上掌控每一个坏节,应对每一个意外情况,对学生的问题、偏差及时纠正。6、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