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九江市都昌县西源中心小学吴德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快乐导入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并得出它们共同体积公式:长(正)方体积=底面积×高2、课件出示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和金箍棒图片,并出示问题
金箍棒底面半径为2cm,长200cm,如果锻造金箍棒的金每立方厘米重7.9克,求这根金箍棒重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分析:要求金箍棒的重量,必须知道金箍棒的体积,那么如何求金箍棒的体积呢?即圆柱的体积,引入课题(板书:圆柱的体积)【设计理念】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得出它们的共同的体积公式,为圆柱的体积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孙悟空的金箍棒为情景导入有关圆柱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一、快乐探究1、出示问题: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课件演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以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2、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生: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计算体积。【设计理念】通过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为探索圆柱体积做好铺垫3、动手操作:请2位同学上台用教具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地长方体。多请几组同学上台讲解,完善语言。提问:为什么用“近似”这个词?4、教师演示课件。把圆柱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5、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5、追问:为什么?(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通过问题导向式教法,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谨性。6、快乐合作让学生自学课本第25页内容,自学后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师巡指导)(1)圆柱的底面积与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2)圆柱的高与近似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3)圆柱的体积与近似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8、快乐展示生:圆柱的底面积等于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生:圆柱的高等于近似长方体的高(板书:高)生:圆柱的体积等于近似长方体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积长方体体积)
9、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生: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拼成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10、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板书:V=Sh或者v=πr²h)【设计理念】三个紧密的问题,层层深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三、快乐比拼(1)基础练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运用,并得出要计算圆柱的体积所需要的条件(2)判断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以及圆柱体积和底面积、高、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3)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解决快乐导入的问题,有始有终,三个解决问题的层次性,巩固对圆柱体积的运用,同时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四、快乐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转化的方法在数学中的运用。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或者v=πr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