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生2、学科: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实际问题。三、教材分析《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但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提供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等相关资料,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情景引入→自主体验角色→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研究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比较缩小和放大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
四、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等,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3、应用迁移,巩固提高。4、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5、完成作用。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如果我们想把整个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生:有可能,把它画在地图上师:对,今天老师就把中国地图搬进了课堂。【出示中国地图】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半个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生:把它缩小。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生:它们的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师: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二)复习
师:在学习比例尺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一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示练习题:1千米=()米1米=()厘米1千米=()厘米4千米=()米5千米=()厘米200千米=()厘米1000厘米=()米3000000厘米=()千米60000000厘米=()千米学生自主完成,共同点评。(三)探索新知1、认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出示中国地图,通过上海到北京的距离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生:自己动手量量手中地图上海到北京的图上距离。学生交流汇报。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理解数值比例尺。
师:我们先来找这幅《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即:1:400万。生思考,说说自己的认识。师:什么是比例尺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理解线段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请学生思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40千米的距离。(3)、学生尝试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强调书写格式。想一想:比例尺1:4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4)、比例尺的分类数值比例尺:1:4000000①按形式分线段比例尺:040km(5)、理解缩小比例尺。①在图上找到2:1,理解:2:1表示什么?强调: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
的形式!①比例尺还可以按用途分。缩小比例尺:1:4000000按用途分放大比例尺:2:1总结上面的比例尺相同的和不同的。(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解决,互相交流。3、汇报。4、共同点评。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能带有计量单位;(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统一成同级单位;(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五)、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后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十的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点评。3、判断。⑴比例尺是一种尺子。⑵比例尺的后项不能为1。
⑶比例尺的前后项可以单位不同。(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外作业作业:第56页练习十,第4题。六、教学反思《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但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提供中国地图、弹簧平面图等相关资料,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情景引入 →自主体验角色→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研究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比较缩小和放大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作业。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课的设计从学生观看“中国地图”开始,使学生意识到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观察、探讨比例尺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表示意义时,学生以中国地图、弹簧的平面图为依据,在形象感知中建立抽象的比例尺概念,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弹簧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我觉得上好一节课是需要很多准备工作的,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认知心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不断磨练,总结经验,多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