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谷城县粉阳路小学:蒋艳红设计理念: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课堂不是单一化、模式化的,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教师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合作、互动地学习。学情分析:在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以下知识和能力:(1)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2)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4)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的开展小组活动,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在活动中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比较容易。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中P104—105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及统计分析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一些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2、学会观察折线统计图,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的增减变化情况去分析问题,并结合数量的多少对一些现象进行合理预测和推理。3、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等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分析的态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应用其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推测。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等。生:答题卡等。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弄清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及特点:1、观看短片,激发兴趣(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视频)这是我国举办的一次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场景,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让同学们在观看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酝酿了好的情绪,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2、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个统计表反映地是我国近几年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情况(呈现统计表),这些数据的多少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呈现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复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即将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3、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些数据除了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来表示(呈现:折线统计图),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从图中能否看出哪一年增长较快,哪一年增长较慢?(2):图中“波浪线”部分有什么用意?(略去了与折线无关的表格)[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引起学生独立思考,从直观上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以及特点是: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二、动手操作,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方法:1、小组讨论: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做出来的?怎样描点?怎样连线?2、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看谁描点最准确、绘制最美观。[设计意图:学生独立的绘制折线统计图,明白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是:描点、连线、标数据。]3、说一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推测一下未来发展状况?[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方法,完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做”,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和全班汇报交流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4、追问:要想绘制一张漂亮的折线统计图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设计意图:交流汇报时,通过教师追问,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要想绘制一张漂亮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准确描点、依次连线、标示清楚、讲究美观。]三、巩固训练,测评效果: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特点的基础上,学生独立的完成在书本上P10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认识到要清晰的反映陈东身高变化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会更好。通过追加问题:如果要绘制陈东5岁半时的折线统计图,你怎么办?让学生在连线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会进行合理的推测,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更深入了。]2、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下图。(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千米。(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小时,途中休息了()小时。(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设计意图:选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知统计的现实作用,另一方面巩固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充分的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四、归纳小结,拓展认识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用课件随着学生的归纳呈现组成部分、特点、绘制步骤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2、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折线统计图?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用收集的课件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感知统计的现实作用,既巩固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又再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
【整体评析】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折线统计教学被《课程标准》列入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更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因此,折线统计图从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这个生活情境中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课标理念。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本设计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3、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分了三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读懂表格里的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多的队伍和最少的队伍支数,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从图中能否看出哪一年增长较快,哪一年增长较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来的。第三,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预测。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推测一下未来发展状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思考,提升了思维能力!作者简介:作者:蒋艳红单位:湖北省谷城县粉阳路小学小学电邮:654355806@qq.com电话:13995750790个人简介:蒋艳红,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参教以来,一直潜心钻研小学数学教学,现在是谷城县粉阳路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和综合实践教研组长。先后被评为“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襄阳市骨干教师”、“谷城县十大名师”、“谷城县优秀党员”等。先后参加的三大比武,优质课大赛,示范观摩课、送教下乡共二十余次,分别获得省、市、县级一、二等奖共十二次,也有的获得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发表论文和案例十余次,撰写论文案例获省、市、县级一、二等奖五十余次。我的教育格言:脚踏实地,做一名科研型的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