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 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 教学设计

ID:1029635

大小:464.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讲詹小妹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分析其行进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自主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3.在多次实验操作中,收集、分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4.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二、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联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三、教学难点齿轮组对自行车前进的影响,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四、教学准备利用“雨课堂”制作可互动性的课件、ipad、儿童自行车2辆、普通成人自行车2辆、变速自行车2辆、卷尺6个、记号笔6支3.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处教学流程:“课前调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教学过程:课前调研微课学习,课前调研学生扫码进入雨课堂,在上课之前学生可“弹幕”,谈谈通过课前了解到有关自行车 1.老师将微课通过“雨课堂”发到学生的微信里,让学生自学微课里有关自行车的知识。2.在家长的协助下,找一辆自行车观察并认识它的主要组成部件。3.在家长的协助下,推一推自行车或家长骑一骑自行车,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行进原理。4.在家长的协助下,测量自行车蹬一周能走多远?5.你还想了解自行车的哪些知识。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发到微信群里。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生扫码进入雨课堂,将自己了课前调查到有关自行车的信息进行“弹幕”,学生互相关注大家的调研信息。2.科学小助手(学生)或者老师对自行车知识进行回顾。结合自行车的基本部件重点回顾自行车行进的原理:脚踏——前齿轮——链条——后齿轮——后轮——前轮3.揭示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板书)【设计意图】:利用雨课堂提前将自学信息发布给学生,学生课前实际观察自行车的行进原理为课上探讨“自行车蹬一周走多久”这个问题作好铺垫。同时通过微信群里学生发馈的自学信息及课前学生弹幕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课前调查的结论及存在的问题,便于掌握最新学情进行教学。二、实验操作,合作探究——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存结构的关系。探究一:蹬一周,哪辆自行车走得远?1.观看在线视频:两个孩子骑儿童自行车,两位爸爸骑成人自行车,四人比赛。2.引出话题:你们猜猜视频中的比赛结果如何?公平吗?为什么?那两个孩子比赛或两个爸爸比赛呢?车轮一样大就公平吗?的种类、组成部件、行进原理,或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自行车的其他问题。 3.聚集问题:蹬一周,哪种自行车走得远?【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中的事件,让学生结合课前调查的资料来判断公平与否的问题,引出同样蹬一周,自行车行进的路程不一样,聚集出第一个探究问题。4.寻找解决策略。(1)你们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测量计算)(2)让学生根据自行车来理解题意:“蹬一周”,指的是谁旋转一周?(前齿轮)“走多远”指的是谁经过的路程?(脚踏+后轮转过的路程)(3)展示课前测量的结果5.学生汇报课前测量的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误差有点大。还有什么解决方法能减少误差呢?导出计算法。6.计算策略。(1)以前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我们解决过车轮前进的路程问题,用过什么方法计算?(行程的路程=车轮的周长×转动的圈数)(2)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后轮直径后轮转动的圈数)(3)如何知道圈数?复习行进原理(4)学生分小组去观察自行车:“脚蹬一周,后轮转几圈”。(5)学生汇报。你观察到脚蹬一周,后轮转一圈吗?转几圈?跟什么有关?可以如何得到准确的数据?如果学生解释不清,老师可以播放课件,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大齿轮与小齿轮、后轮之间的关系。(前、后两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带动后齿轮同样转动一个齿。前后齿轮转动的齿数始终一样。)(6)得出观察结果:前后齿轮转过的总齿数相等前齿轮的齿数×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圈数从微信群里得知学生的测量结果如下:男童:1.90米女童:1.60米OFO:5.60米4.35米Mobike:4.95m课后发现:有一组学生竟然发现了可以后轮转动的圈数=前齿轮的直径÷后齿轮的直径这一发现超乎我的意料。 (7)深入探究:现在让大家计算视频中4辆自行车蹬一周能走多远的问题,你会了吗?需要老师提供什么资料?(后轮直径大小齿轮数)1.男童:d=35cm,前齿轮30个,后齿轮16个。2.女童:d=30cm,前齿轮28个,后齿轮14个。3.ofo:d=60cm,前齿轮36个,后齿轮16个。4.Mobike:d=56cm,前齿轮36个,后齿轮16个。(8)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选择一辆视频中出现的自行车,计算它蹬一周能走多远,将小组探究的结果填入下表。(9)实验汇报,建立数学模型。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后的结果,探讨“后轮转动的圈数”如何计算?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路程=车轮的周长×转动的圈数=πd×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10)总结: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与车轮直径、前、后齿轮的比值有关。(11)作出判断:蹬一周,成人的自行车走得远,比赛不公平! 车轮一样大,蹬一周后行驶的路程不一定相同,得看前、后齿轮的比值是否相同。【设计意图】:将探究一的问题设置于时下最流行的共享单车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判断比赛是否公平并说出较为有力的理由,这一学习任务显得更真实,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受时间限制,测量法放在课前让学生独立调查,课上通过汇报结果让学生自己发现“测量法”存在误差后,引出“计算”这一策略,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计算”这个策略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课堂上小组观察得出自行车“前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相等”这一关系后,“测量后轮直径”和“数前后齿轮数”的活动就省略了,由老师课前调查完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继续深入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旨在使学生充分经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2)课堂练习,在线检测。①前齿轮有48个齿数,后齿轮有16个齿数,前齿轮转动1圈,后轮转动()圈。A.2.5B.3C.3.5D.无法确定②摩拜的车轮直径为56cm,ofo一代小黄车的车轮直径为52cm。两种单车的前齿轮都是36个齿数,后齿轮也都是16个齿数。请问同样蹬1圈,哪种自行车走得远?()。A.摩拜B.ofo一代小黄车C.一样远d.无法确定③摩拜和ofo二代小黄车的车轮直径都为56cm,摩拜的前齿轮有36个齿数,后齿轮有16个齿数;ofo二代的前齿轮有38个齿数,后齿轮有16个齿数。同样蹬1圈,哪种自行车走得远?()。A.摩拜B.ofo二代小黄车C.一样远d.无法确定三、知识拓展——探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1.出示问题情境:詹老师和丈夫骑车比赛,两人都骑变速自行车,公平吗?为什么?有了第(2)题的铺垫,第(3)题可以在雨课堂中限时让学生完成。对完成优秀者发红包实时奖励。(雨课堂软件有这一功能) 2.何为“变速”,如何“变速”?播放课件,观察如何变速3.展示任老师的变速自行车的相关信息:2个前齿轮的齿数分别为48、40,6个后齿轮的齿数分别为28、24、20、18、16、14,一共能变化出几种速度?让学生排列组合。4.填写实践报告单(三),你发现了什么,最多有几种速度的变化?5.在线检测:(1)詹老师骑的自行车,前齿轮有42/34/24三种齿轮,后齿轮有28/24/22/20/18/16/14七种齿轮。我要是想赢,最好选择哪种速度组合?A.42/28B.34/16C.24/24D.42/14多选题(2)蹬一周,自行车行进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A.后轮直径的大小B.前、后齿轮齿数的比值C.骑车人踩脚蹬的力度大小D.车轮的材质拓展题:(3)詹老师丈夫骑的自行车的轮径比较大,为27.5英寸(1英寸=2.54cm),前后齿轮数与我相同,42/34/24三种前齿轮,28/24/22/20/18/16/14七种后齿轮。他若选择最优化的组合,蹬一周,大概能走为多少厘米?A.209.6厘米B.437厘米C.460.6厘米D.658厘米 【设计意图】:课堂巩固练习也紧扣主题情境,利用时下流行的共享单车,并通过雨课堂在ipad中完成,实时收到学生的反馈情况,提高课堂效率,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四、课堂总结。1.你还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自行车?2.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自行车里的数学探究一:蹬一周,自行车走的路程=车轮的周长×转动的圈数S=C×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Mobikeofo男童女童测量:()cm()cm()cm()cm计算:()cm()cm()cm()cm教学反思:我们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课前调研。这是一节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期望能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体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但基于课堂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我将观察自行车的行进原理与测量策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课前自己调研,并把调研结果发布到微信群里与同学分享,同时老师也能提前预知学生的已知与预知的知识范畴,便于课上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探究。2.让学习内容真实发生。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材里是呈现两种学生得出另一种计算圈数的方法:圈数=Dd 不同型号的自行车,直接提问“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而我一直认为要让学习真正发生,产生要让学习内容“真实发生”,这样学生都会觉得有必要去解决它。因此我首先将本课的学习内容与时下热闹的“共享单车”联系起来,录了两段自己与家人骑车比赛的视频,课上让学生来当判官,先猜测这样的比赛结果,再说说是否公平,并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这样真实的情境,加上主角是自己的老师,学生们讨论起来亲切而热烈,学习积极性自然被激发,学生时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为老师主持公道,挺有意思的。其次在课堂的探究环节,我也把6辆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请进了教室(这6辆车有的是学生带的,有的是老师带的,这样的学习工具也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更亲切),让学生再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观察前、后齿轮的“行进”关系,有了课前的独立观察,加上课上的小组观察,课堂里真得出现了让我意外之外的发现,除了我意料到的学生能找到“前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相等”外,居然还有一个小组发现了“前后齿轮的直径比也能计算出后轮转动的圈数”,所以只要能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他们就会碰撞出让你意想不到的金色火花。另外在课堂的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的6道题也是与主情境相呼应的练习,以共享单车、情境视频中的主人公为素材,以真实的数据来布题,这些数据有的是课前测量出来的,有的是淘宝卖家那儿搜到的,这样设计的习题,让学生从头到尾都处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3.“雨课堂”教学软件的使用,实现了“课堂交互”。通过雨课堂,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弹幕”的方式交流自己的课前调研所得或是疑惑之处,方式新颖,从一上课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弹幕”功能老师可随开随关,方便操控。在课堂探究过程中,与传统课件相比,学生虽然也是老师进行到哪一页他们才能看到哪一页,但是老师之前讲过的学生如果有疑问可随时再翻看,还可标注“不懂”,便于课下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补。 还有就是线上的习题,可以让老师及时看到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学生最喜欢的是老师的奖励方式可以是“发红包”,虽然我每次发的金额不多,但学生觉得非常开心,课上生怕老师发布的习题少,一点儿也没有倦怠之感。总体来说,这一节课因为活动多,时间显得略为紧张,但学生的学习一直在真实地发生着,而且是快乐地发生着,下了课还围着自行车继续讨论,我想这就是真实学习所带来的学习动力吧。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通过巩固练习与在线答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2、根据在线答题的结果,采用系统发红包的方式激励优秀学生与进步的学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