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预学目标,自学教材。1、谈话导入。2、出示预学目标:1.什么叫乘法?你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乘法的意义吗?2.什么叫除法?你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说说除法的意义吗?3.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你在实际计算中能应用它吗?5.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特性?具体描述一下。3、自学教材二、知识梳理:1.一件上衣60元,买3件下面的衣服需要多少元钱?(1)列加法算是(),列乘法算是()。答:()。(2)由(1)可见()法是()法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1)买3件衣服花180元,每件衣服多少元?(2)一件衣服60元,180元可以买几件?
列式解答(1)。(2)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3.对比:60×3=180因数因数积180÷3=60180÷60=3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4.写出下面算式各部分名称。600×30=180001800÷30=600()()()()()()180÷50=3……30()()()()5.写出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除数=(),被除数=()。6.9+0=(),0+9999=()。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9-0=(),888-0=(),9-9=(),888-888=(),在减法中,(),()。9×0=(),888×0=()。在乘法中,()。0÷9=(),0÷888=()。在除法中,()。想一想,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7.(1)每盘有6个苹果,3盘有多少个苹果?(2)有18个苹果,每6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3)有18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有几个?三、展示交流1、什么叫乘法?2、什么是除法?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
3、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4、乘法个部分有什么关系?(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有关0有哪些运算特性?想一想,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6、(1)每盘有6个苹果,求3盘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3个6的和是多少,可以用加法6+6+6=18计算,也可以用乘法6×3=18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求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18÷6=3计算。(3)求每个盘子有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18÷3=6计算。比较6×3=18与18÷6=3、18÷3=6可以看到:在乘法中,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就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在除法中,已知总数和每份数(份数),求份数(每份数),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四、回顾教材1、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你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吗?2、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这是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2÷6=3……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由此可以总结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4、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五、尝试练习。1.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1)58×75=4350(2)2028÷78=262.选择题。(1)0不能做()。A.被除数B.除数C.加数(2)下列算式错误的是()。A.0÷68=0B.0×96=0C.45÷0=0(3)已知□×○=△,下列算式错误的是()。A.○÷△=□B.△÷○=□C.□÷○=△(4)一段路有600米,小明每分钟走a米,走了b分钟,还剩下c米没走完。下面算式正确的是()。A.a´b++c=600B.(600--c)´b=aC.(600+-c)¸b=a3.在□中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8=96(16-□)×3=15750÷□=50□÷40=1204.妈妈有100元,买了9支玫瑰,还剩下多少元?最多还可以买几支郁金香?玫瑰9元一支,郁金香6元一支六、拓展思维:有一些糖,如果每个小朋友分14颗,只可以分给11个小朋友,还剩下2颗。如果每个小朋友分12颗,正好分完给这些小朋友。这些小朋友有多少个?七、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