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117、118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4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三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四教具准备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12+8-1316-4+2124-(18+3)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方法一:+一方法二:+一=+一=+一=一=(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1--或1-(+)(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1--1-(+)=--=1-(+)==1-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3.小结。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4.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5.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小括号外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117.118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这个知识点直接告诉了学生。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来。布鲁姆说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的推进教学进程。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计算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他看做单位“1”,然后按照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3、教材的重难点:(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设计理念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三、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2)讨论具体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分为两部分: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12+8-1316-4+2124-(18+3)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揭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二)教学实施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出示例1的表格。(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2)教师出示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难点突破后学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计算方法。在具体交流计算方法后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存储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解题的关键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学生列式后试着计算并板演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1)巩固练习(2)一系列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三)课堂小结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内容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作奠定作用。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2、关注学生的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教材第117、118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2、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4.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采用一次通分时,能正确求出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12+8-1316-4+2124-(18+3)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二.新授课。
1.小黑板出示例1(1)的表格。(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教师说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5)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试着算一算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1/2+3/10-1/51/2+3/10-1/5=5/10+3/10-1/5=5/10+3/10-2/10=4/5-1/5=6/10=3/5=3/5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汇报。(6)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一般如果每项都是异分母分数时用一次通分计算简便。在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2.出示例1(2)的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2)请学生列出算式:1-11/20-2/5或1-(11/20+2/5)(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1-11/20-2/51-(11/20+2/5)=20/20-11/20-8/20=1-(11/20+8/20)=1/20=1-19/20=1/20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生交流汇报。3.渗透情感教育 师:我们知道雨过天晴后,太阳出来了,一般来讲,地表水和其他形式的雨水都会被挥发,只有地下水被储存起来。比一比,是森林储存的地下水多还是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多? 通过对比,你想说什么?生自由回答。4.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5.练习。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四.思维训练。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2/5,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9/10。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谁来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及体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这里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前两个通分,计算后再跟第三个分数通分,另一种方法是把三个异分母分数进行一次性通分然后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4、教材的重难点:
(1)、能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一)铺垫练习。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12+8-1316-4+2124-(18+3)(二)新授课。1.小黑板出示例1(1)的表格。(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教师说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5)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试着算一算(6)小结计算方法。2.出示例1(2)的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2)请学生列出算式:1-11/20-2/5或1-(11/20+2/5)(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4)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生交流汇报。
3.渗透情感教育 师:我们知道雨过天晴后,太阳出来了,一般来讲,地表水和其他形式的雨水都会被挥发,只有地下水被储存起来。比一比,是森林储存的地下水多还是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多? 通过对比,你想说什么?4.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5.练习。(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四)思维训练。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2/5,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9/10。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五)课堂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今天听了郭关平老师的一节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学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混合运算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特征和解题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解题方法。本课很值得我学习,她综合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完整。课始,老师通过让学生复习了加、减乘除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导入学生很熟悉,也很感兴趣。课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去评价,并且评价的很真实,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学生自己讲解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评价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在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虽然不是很热热闹闹,但是教师教得很实在,很真实。个人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该是这样的自然的体现,真实的流露。《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专题讲座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积累数据为学习数学书本知识服务。就我几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要和在座的各位探讨一下。(一)计算方面看法: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为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就要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在任何理科学科的规律规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就这几年来,我在听过的计算课中发现:1、过于牵强主要表现在,片面的认为,计算离不开情景,缺乏情景,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景设置牵强附会的,还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观察情境图提问题。等到从情境中引出算式,已花去10多分钟时间,这样就影响教学进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特点,例如:“3350÷345”,同学们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试练一下,尽量暴露计算中的错误,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学学起来感到轻松。2、流于形式的算法多样化部分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只追求算法多样化,但学生只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也不给于否认,一味的表扬好。而不注意思维层面即质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算法教师就会千方百计的牵引,硬要让学生去掌握,这样往往会使学生记不住或错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算法多样化的时候因把握:〈1〉提倡学生独立思考〈2〉关注质的提升〈3〉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
3、注意教师的满堂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会,一讲到底,很少安排课堂练习,即便安排课堂练习,教师也要左讲又讲。还有的只会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训练。还有的重复说算理挤占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4、不重视口算一部分教师课前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导致有的学生连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熟练,乘法口诀也不能脱口而出,这样就会影响计算的速度。借以这些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口算练习,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2)高段学生还应加强简便计算能力和技巧。(3)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中的算法多样纯粹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例如:在计算:“125×8÷125×8”时,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从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观察算式时,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二)解决问题方面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1、对解决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1)教学内容安排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采用独立式,教学目标中把应用题独立提出来。由于繁杂的应用题分类体系将各种题型编排成一个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成为简单化的解题过程。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2)问题呈现方式
应用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不大,特别是低段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而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3)学生培养目标应用题教学时多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帮助学生分析,教学中心就是分析数量关系间存在的唯一的运算关系,把找到“解题方法”为目标。而解决问题教学时则没有现成的类型和解法套用,需要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