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十则教学讲义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论语》十则教学讲义PPT课件

ID:1030503

大小:836.5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背诵各则语录。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孔子简介 一,《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1~9则就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就属于这种体式。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些情节,但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 1、听录音,注意节奏2、掌握字的正确读音 说:(yuè)通“悦”,愉快。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知:(zhì)通“智”,聪明。1、生字:愠(yùn)恕(shù)2、通假字弘(hóng)陬邑(zōuyì)3、多音字:论(lún)三省(xǐng)传(chuán)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自学指导1、对照注释翻译句子。2、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文言文九字翻译法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文言文九字翻译法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文言文九字翻译法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二、解释红色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说”通“悦”,愉快)(多次反省)(学过的知识)(迷惑;有害)(强毅,刚强)(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说”通“悦”,愉快)(多次反省)(学过的知识)(迷惑;有害)(强毅,刚强)(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说”通“悦”,愉快)(多次反省)(学过的知识)(迷惑;有害)(强毅,刚强)(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说”通“悦”,愉快)(多次反省)(学过的知识)(迷惑;有害)(强毅,刚强)(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说”通“悦”,愉快)(多次反省)(学过的知识)(迷惑;有害)(强毅,刚强)(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说”通“悦”,愉快)(多次反省)(学过的知识)(迷惑;有害)(勇毅,刚强)(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习:时常地复习。时,常常。习,复习。说:(yuè)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乐:(lè)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要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段意: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修身做人)。三,课文分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三,虚数,指多次。省,反省。谋:办事。信:真诚,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段意:强调反省的内容。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为:动词,做,当,成为。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段意:强调“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凭、靠。可:可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但,表转折。思:动脑筋思考。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勤奋地)读书,就会有害。”段意: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教诲。女:同“汝”,人称代词,你。知:(zhì)通“智”,聪明。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道与不知道(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段意:阐述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贤人。齐:看齐。内:自己内心。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段意:阐述学习态度:要向一切人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虚数,指多人。善:优点,长处。之:第一个“之”,代词,代善者。第二个“之”,代词,代指自己的缺点。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段意:阐述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毅:刚强,勇毅。任:使命。已:停止。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段意:阐述修身做人,鼓励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段意:阐述修身做人。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松柏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经受住严峻考验,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不同于一些见利忘义,无骨气的小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奉行。其:大概。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段意:阐述修身做人。讲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拓展与延伸1,请选择《论语》十则你最喜欢的一则,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2,请结合你自身的亲身经历,谈谈你自己学习方法和态度,待人处世的名言。(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3,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示:从“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心体谅他人,理解他人,不能只想自己的利益,多替别人考虑,帮助别人就如同帮助自己”这个内容来考虑。 五,至今沿用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书设计:《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谈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谈修身做人: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再见!谢谢! 病案吴某,女,26岁。发热5天。患者5天前先觉恶寒,继则发热不恶寒,微恶风,汗出不多,午后热甚,头昏痛,咳嗽,痰吐粘白,胸部闷痛,呼吸不畅,乳蛾红肿疼痛,口渴欲饮,尿黄,舌苔薄白,边尖红,脉浮数。经西药注射数天,身热不退。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感冒肺系疾病---感冒 【概述】一、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二、文献摘要1.病名及分类: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书在“伤风方论”中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2.病因及临床表现:《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3.辨证论治: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论述太阳病时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三、范围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感冒特征者 【病因病机】一、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1.六淫之邪常以风为先导风与寒合—风寒证风与热合—风热证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言其常2.时行病毒流行性传染性重、变(病情)传(染)、流(行)季节(不限) 二、病机平素体虚气候突变起居失当劳累过度肺有宿疾风邪外袭—夹·热寒暑时行病毒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侵袭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感冒 三、病因病机小结(一)、病位及涉及脏腑—肺卫(二)、病性—外感表实证(三)、病机关键—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四)、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五)、预后---一般而言预后良好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依据症状、病程、发病季节可作出诊断。二、病证鉴别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2.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三、相关检查1.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2.胸部x线检查: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者的特殊性。二、治疗原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解表达邪 三、证治分类(一)、风寒束表证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咳嗽。兼证: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1、证候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3、治法:辛温解表。4、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二方有何区别?侧重点?)5、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宣通肺气。 (二)、风热犯表证1、证候:主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面赤,口干欲饮.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3、治法:辛凉解表。4、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区别,侧重点?) 5、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竹叶、芦根——清热生津;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时行感冒】1、证候:突然起病,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周身疲乏无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并具有传染性。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毒较盛。3、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4、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配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等。 (三)、暑湿伤表证1、证候:主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兼证: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2、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3、治法:清暑祛湿解表。4、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5、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附:虚体感冒病因病机: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病性与演变:其病邪属性仍不外感受四时六淫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临床表现:肺卫不和与正虚症状并见。治疗原则:扶正达邪.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一)、气虚感冒1、证候: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2、证机概要:阳气虚者,感邪易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即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3、治法:益气解表。4、代表方:参苏饮加减。5、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二)阴虚感冒1、证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2、证机概要: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即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3、治法:滋阴解表.4、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5、常用药: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热和阴。 【结语】【预防调护】(略)【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略) 证型主症兼症舌脉治法方药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气虚感冒证阴虚感冒证辨证论治简表 病因感受触冒风邪,包括六淫之邪、时行病毒。病机邪犯卫表,导致卫表不和、肺气失宣。病性常见外感疾病。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发病季节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定义概述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故有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等证感受风寒湿邪—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感受时行病毒—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它病者。疾病演变及走势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病程发病季节主症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卫表及鼻咽症状。兼症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关症状。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病程较短,3~7日即可痊愈。普通感冒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病因主症传变情况发病季节病程感冒风邪为主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多不传变四时皆可短,预后良好风温冬、春季节的风热病邪高热,甚则神昏、惊厥、谵妄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有明显季节性长短不一,重者难于治愈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风温初起,每多类似感冒的症状,尤与风热感冒更为相似。 病因发病季节流行情况症状传变情况普通感冒风邪为主冬春季多发常呈散发性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浅病情较轻,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时行病毒不限季节广泛的传染性和流行性高热,全身症状显著病情较重,发病急,可发生传变,化热入里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结语】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发病。感邪途径:从皮毛、口鼻而入。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病性:外感表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不同。治则:解表发汗为主,分别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祛湿。此外,时行感冒当清热解毒,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