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合唱与打击乐器乐伴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曲,4/4拍。歌曲独特的衬词“喟儿”诙谐风趣,增添Y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吋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风阳花鼓》的合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通过聆听、对比、探究、合作等方法,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能和了解伴奏的作用。3、通过学习懂得合唱与伴奏的协调性。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教学重难点】: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完成歌曲的表
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教学重难点分析】合唱部分耍注意声音的协调,各自控制好声部的平衡稳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打击乐器的伴奏节奏要准确。【教学策略的阐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宥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通过聆听、对比、探究、合作等方法,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演奏技能。【教学过程1一、复>」歌曲《风阳花鼓》一声部。(R的:巩固歌曲的一声部,为二声部的学习奐定基础。)1、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凤阳花鼓》一声部。2、简单介绍《风阳花鼓》(1)请问:《凤阳花鼓》这首歌唱起来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2)《风阳花鼓》是安徽的民歌。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唱小调。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但是后来变化大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风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风阳花鼓》。(3)从歌曲上,我们就知道有一种乐器是什么?(鼓)(4)除了“鼓”,这么喜庆的民间歌曲还可以配上什么?(锣)所谓的敲锣打鼓。
(目的:让学生加深对凤阳花鼓的印象。为二声部的“咚咚锵”铺垫。)二、《风阳花鼓》二声部学习1、让我们一起来用声音模仿“敲锣打鼓”(4口冬(4(41_1_I5610II咚咚咚咚锵3、播放《风阳花鼓》,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唱出二声部“咚咚咚咚锵”(H的:把二声部唱准确,唱稳定。)4、唱中学,学中练。引导:锣和鼓的声音是浑厚有力?还是单薄微弱?指出:唱“咚咚咚咚锵”必须浑厚有力。(目的:让学生理解演唱的方式)5、分组合唱。把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唱一声部,另一组唱二声部。要求:做到两声部和谐统一。(目的:掌握合唱的演唱形式,初步做到声部T•衡。)三、配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节奏练习:鼓:XoXo|XXXOII镲:xoXoIXXXoil
双响筒:XXXXXXXX|XXXXXXXXIIpq>合唱、合奏。1、分工明确:指定合唱与合奏的要求。2、发现问题,及时反思、纠正。3、完整地合唱、合奏。(H的:培养集体合作的协助精神。)五、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