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汤、背、相、比、购”等和虚词“乃、以”及重点文句。【学习重难点】1.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干将()重身()立仆()踬目()莫邪()自刎()踔出汤中()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1)重点实词比后壮:剑在其背:使相之:购之千金:入山行歌:两手捧头及剑奉之:于是尸乃仆:临视之:2)古今异义词:汤古义:今义:3.掌握以下文言虚词。1)即以斧破其背:2)三年乃成:3)此乃勇士头也:4)乃分其汤肉葬之:4.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干宝(?-336),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他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设问导读】1.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四人一组,根据提示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接力讲故事。
1)干将遭杀后,莫邪还能在原地生活吗?2)赤有何本领报父仇?3)楚王为何常做噩梦?4)赤逃后,其母亲安置在哪里?5)客为何要杀楚王?6)客与楚王有何仇?7)客与赤是何关系?【自学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1)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部其母曰:“吾父所在?”2)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3)儿曰:“幸甚!”即自刎,两面三刀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干将莫邪》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衬托人物性格的特点。2.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3.理解老百姓在民间传说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学习重难点】1.分析文章中侠客的人物形象。【温故互查】1.翻译句子。1)王即购之千金。2)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设问导读】1.课文故事复述或表演展示。(可推荐两三个小组)
1.本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个人物?请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理由。2.小说在塑造赤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自学检测】1.找出几个奇幻的细节来,谈一谈你对这篇小说风格的理解。2.干将、莫邪的儿子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对他们的行为,你怎么看?【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①,军人有病疽②者,吴起跑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③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注:①中山:国名。②疽:毒疮。③创:伤,伤口。1.用现代汉语翻译“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一句。2.“伤者之母”为什么要“泣”?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干将莫邪》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1.略2.1)等后面仔细察看重赏捉拿从事进献倒下靠近2)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1)用2)才3)是4)于是4.东晋搜神记【设问导读】略【自学检测】1.1)莫邪的儿子名字叫赤,等到成年之后,就问他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方?”2)只看到堂前有一根松木柱子竖立在石头上面。3)男儿说:“太好了!”立即割颈自刎,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进献给客人,自己的尸体僵直地站立着不动。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干将莫邪》第二课时答案【温故互查】1.1)楚王随即悬赏千金捉拿。2)这是勇士的头,应放在开水锅里煮。【设问导读】1.略2.楚王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对劳动人民进行的是残暴的统治;赤与客是正义的代表人物,是普通的劳动者。3.小说在塑造赤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有多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动作描写的一个例子是:赤不惜自刎献头的刚烈行动。细节描写举例如下:为突出赤对楚王的刻骨仇恨,描写了他的人头被煮时“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一细节。【自学检测】1.①赤闻客要帮他复仇时,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上,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②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③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作品的风格神奇怪异,沉郁悲壮,体现了志怪小说的特点。2.提示:此题意在让同学们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并理解在今天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意识,都要依法办事,不能采取像赤那样的行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拓展延伸】1.将军对你的儿子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哭呢?2.因为当年吴起为孩子的父亲吸过伤口,孩子的父亲非常感动,为报答吴起的关爱,作战时他英勇异常,结果战死沙场。“伤者之母”预见自己的儿子也会像他父亲当年那样为报恩而战死沙场,所以哭泣。3.是一个爱护士兵(或爱兵如子)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