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认识1.从现实情境中引入学习内容本课是“认识钟表”,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十和接近整十的时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大约几时三部分。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先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这里我大胆尝试地让学生画钟面,学生能通过已有的经验加上仔细的观察继而知道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些一根短些,有12个数字。再一起探讨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并用手指指着数数1—12,了解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2.合作探究,借助生活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对照钟面图看清短的时针指着7,长的分针指着12,互相说说是几时,怎么看的,在这里,有些小朋友已经有些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了,他们会感觉很骄傲,会很乐意去告诉不知道的小朋友,而不知道的小朋友,他们在互说时也初步知道了是几时。等全班交流的时候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再问:谁知道啊?都跃跃欲试。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知道了7时紧接着动手具体感受。先由教师演示怎样拨1时,怎么看的,再由学生说教师拨,进一步体会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5的时候是5时,再由学生自己拨,深刻感受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巩固,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自己发现、体会整时的表现形式及认读整时的方法,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教具的演示加上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较好地突破难点。但在动手画分针、时针的时候,有些学生短短的分针画得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适时提醒短的时针长的分针,学生的画技还不错。我在多媒体演示的时候就没他们表现那么出色了。很明显的一个错误,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很是激动,我却错失了良机。只用一句:“是老师的粗心”,就带过了,事后很是懊悔!错误有它的价值,能否把错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的体现。显然我还很不够。可以假意地与他们力争到底,更能加深学生对不同时刻时针位置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时间。3.发挥文化效应,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认识“
日晷”是测日影的记时器,“沙漏”是用漏沙的方法测量时间的,还有用漏水测时的“刻漏”。这些都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介绍数学知识背景自然流畅,易于学生接受,能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丰富数学视野,从而热爱数学,也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