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

ID:1031783

大小:2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圆柱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圆柱的表面积(1)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1.复习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表面积(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例4)  【教学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新课讲授】  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注意看学生所算最后的得数是否正确。  (4)巩固练习。  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材第22页第2题。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体积(1)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复习导入】  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  【新课讲授】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形状呢?  学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故体积不变。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而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圆柱的体积(2)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