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课时第二课时教材解读了解分数与除法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发展史,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被除数和除数在分数重的写法,会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预习提纲1、你能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吗?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能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口算。8÷2=0.6×0.5=12÷6=10÷2.5=1÷0.4=1.5÷0.3=2、口答(1)把十米长的木棍平均截成2截,每截长多少米?(2)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几个?【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通过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渗透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1、互动交流。2、小组讨论右边的问题。1、探索一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例题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请学生读题。(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就是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设计意图】:
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2、探索多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出示例题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思考:想:球每人分得多少块,要算3÷4得多少?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3块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设计意图】: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生容易理解,但计算结果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充分交流、感知的基础上,来理解商的由来。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3)理解。老师: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甲:表示把3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学生乙: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设计意图】:小组共同探究过程中注重小组的合作,成员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密切配合,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3、总结概括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3=1/3(张) 3÷4=3/4(张) 2÷3=2/3(张) 5÷8=5/8(张)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板书)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点明课题) 你能用字母简明的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生尝试用字母表示: a÷b=a/b(板书) 师:b是否可以是任何数?为什么?补充板书(b≠0)【设计意图】:有了上一环节深入探究的认知基础,本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教师起到点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小组议一议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三、总结运用1、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货。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二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