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堂实录及点评一、课前准备二、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创作了《雨巷》,在诗坛一举成名,并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痛快地淋一场芬芳的丁香雨吧!三、朗读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诵一、三、五节和第七节前三句,女生诵二、四、六节和第七节后三句,背景音乐是张维良的箫曲《听雨》,大屏幕上同时播放与诗意契合的FLASH动画)。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诗朗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再告诉我们一点朗读技巧。点评:我喜欢,我选择。因为喜欢,才有发言权,才能说出自己的见解。生1:我读第一节(读)。诗中有种忧愁的感觉,我们应该用心去读,想象诗人写诗时的心情。师:说得好。读诗要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把自己变成抒情主人公,融入诗的意境。点评:评点学生的评论,其实就是朗读指导,是巧借学生之口进行具体引导。生2:我读第四节(读)。“她静默地走近”这一句要读得轻而缓,把丁香姑娘那种轻巧缓慢的脚步声读出来,而后面“像梦一般凄婉迷茫”应读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师:不错。这位同学对语速和语调的把握很到位。点评:拈出感情基调后,进而就学生回答顺势提出朗读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生3:我读第二节(读)。这一节有三个“丁香”,要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例如“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丁香”读的时候音调要放低,读出忧愁的感觉。师:说得很有道理,那前面两个“丁香”应该怎么读呢?生4:“丁香一样的颜色”是说姑娘很美,要读出喜欢、欣赏的感觉,可以读轻快一点。“丁香一样的芬芳”是写香味,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丁香”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读的时候面部表情应该是陶醉状,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样,再配一个伸出右手向外拉开的动作。师:真厉害。这位同学连朗诵的表情和手势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点评:越是民主、和谐的课堂,越是灵光叠现的课堂,这里点出了朗读要注意表情和动作。生5:我读第5节(读)。“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这一句中“远了”重复出现,前一个“远了”应读得稍重,后一个“远了”要轻读,读出丁香姑娘虚无飘渺的身影渐渐远去的感觉,读出诗人心中的无限怅惘。生6:我想读第一节(读)。“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两个“悠长”之间的停顿应该长一些,这样更能体现雨巷幽深、绵延不绝的特点。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听了你们的经验,老师非常感动。你们哪里是在读文字啊!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心去触摸诗人的灵魂。点评:教师没有重复前面的词句,这里以总评的方式点出朗读的关键:要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朗读指导其实就是熟悉作品,为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打下坚实基础。四、分析诗歌的意象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师:刚才在朗读的时候,同学们把握到诗的感情基调是忧伤。那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忧伤的呢?点评:由感情基调导入第二个环节——分析诗歌意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生7:用了三个意象:寂寥的雨巷、丁香花、颓圮的篱墙。师:那为什么这些意象能表现忧伤的心情呢?点评:以问激思,引导学生把握“象”中之“意”,问得明确,答有方向。生8:雨巷是寂寥的,因为雨巷地处偏僻,本来就少有人来,再加上下雨,人们都回家了,人就更少了,因此给人一种寂寥、忧伤的感觉。生9:篱墙残破不堪,显得荒凉冷落。生10:丁香花是白色的,白色代表凄凉,看见白色的丁香不免使人产生忧愁的情绪。生11:丁香花在雨中飘落,让人感到凄凉。生12:雨是上天的眼泪,下雨时天阴沉沉的,让人感到压抑。师:同学们,雨巷、丁香、篱墙这几个意象中最美的是什么?生(齐答):丁香。点评:叠加的意象并没有平均用力,择其要者——丁香,也是难点,巧加点拨。师:你们见过丁香花吗?生(齐答):没见过。师:那好,今天让你们大饱眼福。(放六帧丁香花的图片)师:丁香花多为淡紫色或白色,娇小玲珑,淡雅芬芳,因为花形像结,所以又名“百结”。什么叫“结”呢?大家看,这里有两根线,我把它们打个结,看看像不像一朵丁香花?(师拿两根包装带打成十字结)。点评:观图识丁香,因“结”巧连接。注意其点拨技巧。生(齐答):像。师:(把十字结拿到胸前)这“结”是什么结?生(齐答):心结。点评:师巧连妙接,生心领神会,师生之默契由此彰显。师: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所以才苦闷、忧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诗人往往对着丁香伤春,因此,丁香被称为诗中的愁品。(多媒体展示写丁香的两个名句)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赠》中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诗人李璟《浣溪沙》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知道李璟这个人吗?生(齐答):不知道。师:他儿子大家都知道。“问君能有……”生(接着说)“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点评:引诗句解读“丁香”这个意象,连类而及,视野开阔。且由诗句而及诗人,始终不离“象”中之“意”——愁怨。师:是呀,李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史称“南唐中主”,从上面这些诗词名句中可以看出,丁香历来都被当作什么的象征?生13:愁怨。点评:点拨到位,答案自明。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美。师:丁香虽美,但只是一个陪衬,它是谁的陪衬呢?生(齐答):丁香姑娘。点评:明晓丁香意象,当下打住,教师随即点明它是陪衬,是“宾”,由此引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由物及人——探究丁香姑娘之美。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五、探究或想象丁香姑娘的美师:都说丁香姑娘美,到底怎么美呢?(师移到鼠标,生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屏幕显示一帧文字幻灯片)你们以为老师会放一个大美女给你们看吧?(学生笑)其实,我这里没有丁香姑娘,丁香姑娘在我们每个人心里。下面有一道探究想象题。请男生做第一题,分析丁香姑娘美在哪里,在书上圈点勾画。请女生做第二题,想象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请大家准备3分钟。(三分钟准备)点评:设置悬念激兴趣,布置任务限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且动口——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动就是练。师:下面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生14(男):丁香姑娘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雨中彳亍,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从诗中“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可以看出她的外表美。生15(男):我觉得丁香姑娘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颦一蹙都显得妩媚动人而又哀愁。师:哦!丁香姑娘有着忧郁气质,这是气质美。点评:以气质美呼应外表美,课堂语言体现出一种完整而流畅的风格。生16(女):丁香姑娘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发髻上扎着一朵紫色的花结,穿着白色的长裙,撑着一把紫色伞,静静地彳亍在雨巷中,眼里含着丝丝忧郁。生17(女):丁香姑娘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她就像上帝创造的一件艺术品,只能远远的注视。师:可远观而……生(接着说):不可亵玩焉。点评:恰当引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其实就是给学生作语文要活学活用的示范。生18(男):丁香姑娘很瘦,走路轻飘飘的,所以诗人说“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师:“瘦”这个词用得不好,换一个。生18:苗条。师:身材苗条,步履轻盈,这是说丁香姑娘的体态美。点评:咬文嚼字,回归语文本体,教出了语文味儿。呼应前面,点出体态美。生19(女):她长得眉清目秀,长发飘飘,有着修长的身材。如果笑起来,一定十分迷人,但她不知为什么面带忧伤。师:“眉清目秀”是什么美?生20(女):自然美。生21(男):清纯美。师:不知为什么忧伤,那是什么美?点评:两次追问,从外到内,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生22(男):忧伤美。生23(女):是神秘美,让人猜不透却又想安慰她、保护她。生24(男):丁香姑娘面带愁容,她和西施一样,有一种忧郁的美。师:西施为什么忧郁呢?点评:追问西施之忧郁,这是借力发力,就此引导学生想象丁香姑娘的内心世界。生24:她有心病,总是微皱着眉头。生25(男):在古老而寂寥的雨巷里,在这古朴又悠长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现了丁香姑娘的古典美。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师:太精彩了,真想为你鼓掌。(学生齐鼓掌)丁香姑娘的美不是孤立的,这位同学换了一个角度,谈到姑娘与环境的和谐搭配,思路非常开阔。点评:师生共同探讨,完成了对丁香姑娘之美的探析。生26(女):我想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她就像不经意间降落凡尘的仙子!师:丁香姑娘就是诗人心中完美的女神。可见,这是一首什么诗?生(齐答):情诗。师:是啊,诗人在歌唱他朦胧的爱情,虽然苦涩,但并不凄凉。因为佛说“前世的五百次……”生(接着说)“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师:茫茫人海中,能够相逢就是缘分。纵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但谁又能忘记,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丁香姑娘,让我想起初中时学过的《诗经》里的一首诗。(生小声议论《蒹葭》)点评: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进而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古典诗词深入解析诗作。打破时间界线,以古释今。师:我们背一下《蒹葭》第一节。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师:从《雨巷》中,我们读出了古老的《诗经》的味道。可是,大家记不记得,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说,戴望舒是什么诗派的诗人?点评:以诗作说诗人,由诗人说流派。我们且看她如何讲流派。生:现代派。师:那《雨巷》的现代气息表现在哪里呢?生27:现代诗可以参差不齐,而古诗则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师:那是不是现代诗就等同于现代派诗呢?(生沉默)点评:问得好,目的是要廓清学生的误解。学生沉默,正表明问到关节处。师点拨:同学们,《雨巷》中的姑娘除了像丁香,还像什么?生28:像梦。师:在文学作品中,“梦”通常指什么?生29:美好的事物。生30:理想。点评:适时引入“梦”这个概念来旁敲侧击,这就是问的迂回战术。师:能举个例子吗?生30:《再别康桥》中有“寻梦,撑一支长篙”。师:后面呢?(生30搔头,不好意思地笑)师:我们一起来背吧。“那榆阴下的”开始。生:那榆阴下的一潭……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点评:温故而知新,故中也有新;强化印象,深化理解。师:梦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而丁香姑娘像梦,因此,丁香姑娘也能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归纳一下的话,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屏幕显示这两句话)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这首诗成为现代派的典范之作。如果只把它看作爱情诗,那就太狭隘了。下面,有一首郭沫若的诗,(屏幕显示《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第一节)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告诉我,“年轻的女郎”象征了什么。(生齐读)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点评:象征——现代派诗歌的突出特征,如此引导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但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顺势引导学生全面而非片面、深入而非肤浅地理解诗歌主题,引入郭老诗作可见其匠心。通过艺术手法来分析作品主题——主题分析法之一。(生31)女郎象征着祖国。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31)从小标题看出来的。师:好!理解诗歌就是要关注标题、写作年代、背景介绍等。那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煤中煤”呢?(生32)我认为郭沫若将自己比作煤,表现了他愿意为国家作无私的奉献。(生33)表现了作者愿意燃烧自己而献身祖国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点评:谈郭诗是类比联想,看似偏题,其实还是分析如何解读《雨巷》。师:说得不错,可“强烈”这个词不够好,谁帮她换一个?(生34)热烈。师:还不够好。(生35):激烈师:又不是拳击比赛。(生笑)(生36)浓烈。师:要是酒就好了,可这是熊熊燃烧的煤。(生37):炽热。(生38):炽烈。点评: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这是在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表达能力。师:“燃到了这般模样”,多么炽烈的爱呀,哪怕烧成灰烬也心甘情愿。和郭沫若一样,戴望舒对五四运动后新生的中国也充满了炽烈的爱,他希望中国能走上民主、自由、富强的道路,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但是,在戴望舒写《雨巷》的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蒋介石在当时有一句“名言”:“宁可……”(生39)宁可我负天下人……(学生嘀咕:那是曹操)(生40):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师:白色恐怖的社会现实无情地击碎了诗人的梦想,所以诗人感到苦闷彷徨。那悠长的雨巷难道仅仅是雨巷吗?点评: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作品主题——主题分析法之二。(生41)雨巷是当时黑暗社会的象征。师:是啊!丁香姑娘远了,远了,美好的理想像梦一样碎了,碎了。但诗人并不绝望。在诗的结尾,诗人仍然希望身边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同学们,我祝愿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但是我也知道,生活是很现实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有一段或长或短、或阴暗或曲折的雨巷,我祝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丁香姑娘,让她陪伴我们,指引我们走出雨巷,赢来彩霞满天!点评:由作品到人生,这岂止是教书,更是育人。语文教师其实是最好的传道者、播火者。六、总评这堂课由美读入手,在把握作品感情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然后由意象进而分析诗中人物——丁香姑娘,最后由人物自然带出诗歌表现手法和诗歌主旨。五个环节,承转自然,且环环相扣。恰当处理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实在。课堂收放自如,却又较好地处理了主导与主体关系。师生、生生合作充分,探究深入,较好地践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