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授课高说课人:王姣说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二、说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四、说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五、说教学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环节1.课前三分钟(学生组织)2.课堂复习(教师组织)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分别组织的复习,一方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回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较自然地进入探究性的学习状态。3.教师谈话:回顾复习知识找4和6的共有的倍数,通过共有倍数的寻找在其中找到最小公倍数。设计意图:以回顾旧知的形式体术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因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集合法”表示数这一具体有实据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二)探究新知1.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教师:刚才我们用列举法和集合圈的方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但这种方法有点麻烦!能否像求最大公因数一样,找到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呢?我们来试一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尝试题)尝试题:6和8的最像公倍数尝试提示: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合作尝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设计意图:虽然学生知道了求最大公约数的算理、算法,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可类推楚“求最小公倍数”
的算理和算法,但学生的个体类推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我设计了以上“尝试题”,为了提供主动构建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2.点拨精讲、验证交流:师生谈话:你的做法,想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理一理例2的思路,到时你就可以自己做出判断。学生汇报出算法可能有:列举法、集合圈、图示法、从一个数的倍数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分解质因数、短除法等。A找联系、理算理:(1)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把6和8分解质因数:6和8的共有是因数:2都有质因数:3是6的2、2是8的(3)观察:6和8的最小公倍数与它们的质因数间有什么关系?得出:2×3×2×2=24即:6和8的全部共有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它们最小公倍数。(4)概括: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3、出示探究题: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自主探究,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4、拓展思维引导学生从上面的探究、交流、比较中发现: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简单快捷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启发学生联系“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三)练习应用,总结梳理:设计了复习性联系、尝试性练习、探究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检测性练习。设计意图: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受到锻炼,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和过程,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体会?(五)作业布置:1、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课后习题(六)板书设计:最小公倍数把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一:列举法(课件演示)方法二:筛选法(课件演示)方法三:我们也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方法四:还可以用短除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