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ID:1032572

大小:44 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间词话》十则卩【教学目标】3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茎外”的区别与联系。卩【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新课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甫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二.知人论世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來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292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 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利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三、学生自读课文,概括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三方面: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②一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⑦一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四、齐读第一则,注意理解内容。问: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五、齐读第二至六则,联系注释,理解内容。师:既然作者认为“境界”在艺术创造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境界”呢?2—6则,作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境界”问题。1、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于联系?明确: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 之境,二者相互渗透,意即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等,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如“料得看看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行帆舞”但这两者难以区分,因为写境中,诗人已将情绪融入其中,而造境中又是诗人基于对自然之境的观察揣摩后提炼出来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今宵酒醒何处”是写境还是造境?2、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明确: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三层,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者的观物方式,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我在境故在,境是为我而设;无我之境,则是只有意境而无情绪,“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物我一体,有境而无我,无我之境在古诗文中很多,陶渊明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是个是高手。讨论思考: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见注5,此词极悲极苦极无奈之意,全都化入境中。首句深愁凝聚,庭院深深,烟柳帘重,非言庭院深柳叶浓,实言愁极深极浓。及至下阙见注5,狂风急雨隐现诗人心境,读来只觉无尽愁苦使人抑郁成狂。末句“泪眼”倍极哀怜,人生无奈,又何过于此?古代女了常见花落泪, 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了难言的苦痛。女了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全词之境宛若全随情绪而设,思之所及,有我方有此境,此即“有我之境”。注6此词上下阙意境有别,上阙迷茫失我,一种极为凄婉深切的苦痛在残阳下的杜鹃啼声中浸入骨髓;下阙愁绪转为深长,人生的苦痛无奈如远去不回的流水般绵延难尽。一句“可堪”可以说浸透了词人的痛楚和无奈,“贬滴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境中的寒春、孤馆、鸟啼、斜阳,无不深深印着词人的哀痛。无我则已不成此境,此亦“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诗人悠然采菊,不经意间却望见淡淡的青色山影,心无所想,方有此境,一切在不经意间,对此欲何求?应当是无所求,也无须求,如“见”改为稍微主观的“望”,则变得索然无味。此境无情无绪无想念,以境为主以我为次。是“无我之境”。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概括: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见书,有我、无我的分别是很明显的,(最后一句),其实于词而言, 无我之境是较难的。迁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4、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明确:二者的创造虽有难易之别,但其所创造的“宏壮”与“优美”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心动则生情,心静则忘我。用惮意的心情,所观景物则无不平和悠然,这样的“无我之境”只有当人平静下来,心绪宁静时才能望见,此时心无所想,已不知我之所在,世间所谓的怅惘、抑闷、欢欣、落寞,都与我无关。这就是老王所说的“无我之境于静中得之”的含义。当人心绪不宁时,此时或惆怅、或悲伤、或欣喜、或感伤,而世间万物无不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我喜则“红杏枝头春意闹”、我惆怅境深远“断鸿声远长天暮,在情绪激荡、意绪纷扰时,诗人笔下就会呈现强烈感情色彩的“有人之境”因而无我之境让人觉得恬淡悠然,有我之境让人觉得宏阔壮美,老王才说“故一优美,一宏壮”,其实这两者也指情绪,泰戈尔《飞鸟集》“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夏花秋叶正是这两种意境的最好比照。5、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有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境界是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第五则:境由心生,有景有情,即是意境,而景情皆真切则境界。“真” 是构建境界的关键所在,“梧桐更兼细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6、讨论思考: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自然天成的词让人一见倾心,而带有修饰之痕迹的词除非有极特别的新巧精致才能得到人们的亲睐。这两句便如此。注1这首写得极为轻快明朗;“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注2词人仕途不得志,序中已言明托病不愿赴府会,“水调”句水调歌传这隋炀帝开凿运河时所制,午醉醒来愁思依旧,悲声不忍听闻,,“送春”句承首句,直说为何而愁。春逝去还有重来,但年华老去却无从挽回,别有深意。“临晚镜”句意接上句,更深一层,晚镜独照,却见青丝早成白发,往事可堪回首?流年似水而逝,怎不伤怀?下阙轻轻一转,词人转向窗外,沙上水鸟双双,池中暮色沉沉,忽而云破刀开,风过花影,婉转婀娜,此句好在昏暝之中,月光忽明,花的娇柔之态突现眼前,前为铺叙后为高潮,一“弄”字让人顿生一种自怜之情。“重重帘幕密遮灯”孤灯相对,帘幕重重,好像不愿再睹春伤情。“风不定”句伤春愁绪好像永难拂去,人欲静而风不止,想来明日又是落红满径,“落红满径”与首句伤春之愁相应,“弄”字境界全开。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7、本文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一致吗?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明确:不一致。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2-6则的“境界”或“境”依次是说“艺术世界”“情”“景”“情景交融”等,可见,“境界”内涵不尽相同。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是其主要内涵。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又在第二至六则阐述了什么是“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全班…起读第三部分,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二、分析课文,诵读、理解第三部分。1、第七则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分析这些诗 句的比喻意义?这段话是作者的切身感受,“昨夜四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牛•,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笫一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着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这心中“伊人”把此生消磨。作者在乱世之中,一心治学,那种执着、悲愤、孤苦的心境现代人无法理解,但也这中隐忍与执着,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现在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孜孜以求,不惜歹单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在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前面两句也许是很多人的感触,但这第三境界能领会者寥寥无几,点评: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 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2、第八、九则强调诗人应该有怎样的内在修养方成“大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胸襟开阔、见识卓越。例证法。3、如何理解“东施之效捧心”?明确:即东施效颦:机械地,仅从外在形式上模仿别人。思想、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光从形式上去仿照,达不到美的境界,还可能带来丑的效果。4、第十则作者认为,诗人对自然人主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入乎其内,即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写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出乎其外,即胸中无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才能纵观生活的整体,作品才能内容深刻,情致高远。5、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明确: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卓越的见识,要有真性情。从笫十则看,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 三、《人间词话》的说理有何特点?形象化,表现在四方面:•是善于引用古诗词名句来说理,形象生动;二是善于以典型作家为例,增强说服力;善于对比说理,分析透彻,易于理解;四是语言含蓄生动,真切感人。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王国维的诗词鉴赏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否则,不谈当-个好的作家,就是当--个读者也难与有境界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失之交臂。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这样的启示。最后,全班齐读,再」次熟悉巩固。五、完成课后练习一、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从不同角度论述f二则:“造境”与“写境”的区别与渗透二f三、四则:“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X“境界”问题f五、六则:境界是真情真景,情景交融/诗人的思想f七则: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志存高远一执着追求f终获成功三f八、九则:诗人应有开阔胸襟、卓越见识,修身而成“大家”\和艺术修养一十则:诗人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 第三课时一、自读《红楼梦评论》,感知了解王国维的“红学”观点及其学术意义。1、第…段,作者指出传统戏曲、小说是怎样的色彩?《红楼梦》呢?2、笫二段,作者如何阐明《红楼梦》的悲剧性质的?3、本文有何艺术特点?明确:说理透彻,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二、自读《人境庐诗草自序》,了解黄遵宪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三、看看“阅读指南”,议议“议论练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