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赣州市南康区第六小学彭和云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比例、数对、图形、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学习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但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与缩小只有初步认识,方法并不明确。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1、理解相似的意义。2、懂得图形相似的意义,会将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1、操作材料:方格纸两张。2、学习用具:尺子、圆规。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师:画面中的人物是谁?生:孙悟空。
师:他有什么本事?生: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可以把自己变大或变小……师:我们虽然不能变大和变小,我们却可以借助机器和工具把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一些景物和图形放大或缩小。师:我们科学上学过一种能够把图像放大的工具,那是什么?(生:放大镜)2、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将要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变大和变小的诀窍,但我们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和缩小,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借助图片,比较感知,建立概念。1、辨别放大和缩小。师: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这神奇的探索和发现之旅,生活中到处都有放大和缩小,大家看到屏幕,看看这些现象,哪些是放大?哪些是缩小?(课件出示)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特征。师:出示猪八戒头像图片,大家看一看,哪张放大的对?(1)为什么A和B放大的不对?什么发生了改变?(只把长放大或者只把宽放大了,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变化)(2)为什么C放大的对?形状如何?(同时把长和宽放大了相同的倍数,形状没有变化,大小发生了变化)(3)把C图和原图进行对比,发现放大的特征。(板书:相似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3、理解放大的数学表示方法。(1)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放大图形和原来图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大家来看一看放大图形和原来图形的长和宽在数值上的变化,它们的比分别是什么?(2)长由3格变成了6格,放大后的长和原图长的比是2:1。宽由2格变成了4格,放大后的宽和原图宽的比是2:1。(3)总结放大的数学道理:既是把长和宽按一定的比放大。那么缩小呢?(4)从比中来判断:3:11:31:105:11:1000000
三、独立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放大和缩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好,接下来让我们来动手吧!注意,做完之后各小组要讨论一下老师的几个问题哦!1、独立操作:(1)按2:1放大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2)小组讨论:图形各边扩大了几倍?三角形的斜边扩大了几倍?图形的周长扩大也几倍?图形的面积扩大了几倍?(3)汇报交流:(展台展示)2、把放大的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按1:3缩小。3、总结画法:放大就是对应边×倍数,缩小就是对应边÷倍数。板书:放大:对应边×倍数大小变了缩小:对应边÷倍数形状不变5、提升:迎接挑战按2∶1画出放大后的平行四边形按1∶2画出缩小后的圆形按1∶2画出缩小后的图形1、小组讨论。2、汇报(展台展示)
总结:在放大和缩小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要同时放大和缩小。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欣赏提高。师: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图形放大或缩小现象,大家来欣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