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分》教学反思一完小谭元菊《约分》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综合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没有完全照搬课本上的例题1,而是利用例题1从18/24入手,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出几个与它们大小相等的分数。学生通过写分数、说理由自然地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状态。然后板书36/48=18/24=9/12=3/4,通过“比较这些相等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字都变小了,是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了相同的数,即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从而引出约分的概念。“36/48约分成3/4后还能继续再约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你能举出几个最简分数吗?”引导学生不断地说,真正理解什么是最简分数。之后是学习例题2约分的书写格式及约分的方法。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学生们基本上都对一次约分的方法感兴趣,但一次约分的要求更高,就是要一眼能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探索活动,我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归纳总结,举例验证,由内到外的理解概念的意义,打破了概念教学教师一味讲解的模式,层层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约分》教学设计 一完小谭元菊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口答.[课件1]3/4=9/()=()/208/24=()/6=1/()50/125=()/25=2/()18/60=9/()=()/10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1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1)提问:有一个分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你的依据是什么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板书:18/24=(18÷6)×(24÷6)=3/4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三、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理解意义出示例4: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学生互说并汇报生: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师:还有其他想法吗?生:24/30=24÷6/30÷6=4/5,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学生自己完成三、综合练习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约分》的说课稿一完小谭元菊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约分二、教材分析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理解并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二)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最简分数的概念。(二)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五、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1、通过学生探究,发现分数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化间分数的依据。3、通过画图进行直观教学,探究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4、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5、
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