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授课教师:满玉霞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小学五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二、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1、在互联网上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教学设计及课件把精彩的环节结合实际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中。百度视频:v.ku6./show/aZB37Z-8-WdX7vhfE2xbRA...html百度搜索:wenku.baidu./view/a786d9fd770bf78a652954ad.html百度搜索:wenku.baidu./view/cea179ab0029bd64783e2c79.html2、白板课件准备两杯饮料、草莓和柠檬3、课前播放《乌鸦喝水的》网上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百度视频:.tangdou./v40/dAMkMcMjwz4D2Q2.html【学生课前准备】回顾面积与面积单位和长度与长度单位有哪些完成课前小研究三、教学容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p29-31的容。四、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前提上进行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手制作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本课通过“比比谁喝得快”这一游戏引入,从比较几片柠檬与一颗青提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再通过两个长方体大小的比较,突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体积单位。进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让学生制作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并找出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五、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1.比赛激趣,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游戏——比比谁喝得快,由于柠檬占了一定的位置,游戏不公平,从而转入讨论怎样才公平,在另一杯里加一颗青提,公平吗?引出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揭示概念。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通过亲手制作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模型,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估测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估体积的大小。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组练习,边比划边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特征,它们的关系我问你答边比划边说出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表面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二、比赛激趣,揭示概念。说明: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在全班选一名学生代表和我进行“喝饮料比赛”。在课前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倒满饮料,而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放些柠檬。师:今天老师想跟大家一起玩一个“比比谁喝得快”的游戏,这里有两杯饮料,我两进行比赛,看谁最快喝完,我用1号,你用2号,怎么样?不公平,因为放了柠檬进去,柠檬会占杯子里面的空间,杯子里的饮料会变少!不公平,有道理!师:原来是这样,因为柠檬放在杯子里,占了杯子里面的空间,使得饮料变少了,所以这样比赛不公平,,有道理!【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输的原因,初步感受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师谈话:为了公平起见,也要在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些东西。这次你的杯子里也加入了物体,这时两个杯子都有东西,这次公平了吧?预设:不公平!师:怎么又不公平呢?预设: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师:也就是说,“柠檬”与“草莓”比,谁占的空间大一些呢?(柠檬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师小结:在这里,“柠檬”占了一定的空间,“草莓”也占了一定的空间,只是“柠檬”所占的空间比较大,而“草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像这样,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几片柠檬与一颗小青提,讨论“公不公平”,引出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有小的,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眼明心亮,比比谁的体积大。1、师:现在请你比一比,我和××,谁的体积大?(老师的体积比××的体积大)师: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预设:我的体积比数学书的体积大,空调的体积比电脑的体积大……2、出示一大一小两捆接力棒。师:两捆接力棒,谁的体积大?生:第二捆体积大。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第二捆接力棒的个数多。师:每一根接力棒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只要数出哪捆根数多,哪捆的体积就大。(二)设疑解疑,引出体积单位。师: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现在来个难一点的。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学生猜想:有的学生猜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有的猜右边的正方体体积大,也有的猜两个物体的体积一样大)从大家的反应和眼神来看是拿不定主意啊?生:是!师:看来我们要比较他们的体积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是精神可嘉,但有时候激流勇退,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我们原来的数学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时难以分辨大小,当时是怎么解决的,那时的经验和方法能不能对我们的新问题有所启发啊?生:用小正方形把它填满看哪个的块数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用的这种方法解决的。
师:请坐。这个同学是不是回顾了原有的知识?他想到了哪个知识?是不这个知识啊?求面积的时候是不就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的。3、回顾旧知,探索讨论新知师课件演示:师:我们在求面积的时候,最终确定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还记得吗?在两个平面上密铺,数出它们各自含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谁的面积就大。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对测量标准的大小进行规定:学生边比划边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也就是我们说的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等。有了这两条,我们就创建了面积单位了。有了这些面积单位,我们就可以测量各种平面的面积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测量体积是不是也应该有这么一个测量标准呢? 板书:测量标准 平面图形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那你觉得测量体积应该用什么形状更合适呢?为什么?打开往里面放小的正方体,那个盒子放得多哪个体积大? (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1、师:通过回顾,我们发现测量面积的时候用正方形作测量标准,受它的启发,我们测量体积用正方体做测量标准。在盒子密铺正方体,哪个放的多,哪个的体积就大。看来回顾还真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猜一猜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根据预习,小组讨论学习报告。常用体积单位意义体积相当的物体动手制作用你创建的体积单位测量棱长是_________的正方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体会它的实际大小,如果变形后,它的体积动手测量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棱长是_________的正方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用橡皮泥和1分米长的小棒制作,体会它的实际大小动手测量一个纸箱的体积是棱长是_________的正方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动脑想象,我猜1立方米里能容下()个同学猜测我们教室的体积是3、用你创建的体积单位测量教室的体积,我猜测教室的体积是()想象思考:我要选用()来测量我先沿着长方体教室的长看看一行摆()个这样的正方体再沿着宽看能摆(),就知道()摆()个了最后根据教室的高看能摆(),就能测量计算出教室的体积大约是()也能带动下面的同学一起认识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小石头、骰子、花生米、一节手指肚闭上眼睛想想。试着比划比划因为火柴盒包含了12个1立方厘米,所以火柴盒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这个火柴盒的体积正好是12立方厘米吗?这个火柴盒的实际体积应该比12立方厘米大一点估计橡皮的体积是(),有了这立方厘米,大家测量这两个盒子的体积是不更方便了测量什么,1立方厘米测量不方便了,来认识比它()的体积单位。 出示透明的塑料盒子,和集装箱图片 师:测量他们的体积用立方厘米还方便吗?那我们是不是需要创立新的体积单位呢? 小组汇报21立方分米多大?闭上眼睛想想。试着比划比划? 指名学生比划 老师还有体积稍微大点的魔方! 粉笔盒怎么测量它的体积?
生:把1立方分米正方体放入里面,能放多少个,那这个盒子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分米。 师:也就是说看这个盒子包含多少个1立方分米,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师:好,每位组长把你们的立方分米模型拿上来,然后把它们放入盒子,我们一块进行测量。 学生上台去摆。 应该先沿着什么去摆? 生:先沿着长摆。 师: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清楚我们有秩序的一个一个的摆,好么?好,开始摆吧。大家看他们先沿着长摆了4个,很好继续!沿着宽摆了这样的2行,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一层摆了多少个?(8个)你觉得一共可以摆几层? 生:一共可以摆3层。 咱试试,一层8个,又一层8个。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24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 因为盒子含有24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 可是这样我们测量量的依然是它的部空间,加上外壳,盒子的实际体积应该比24立方分米大一点。 师:那用立方分米测量它方便吗?课件出示: 那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来测量? 生:立方米。 师:那1立方米多大,想一想,比划一下。 出示一立方米的模型: 师:长一米,宽一米,高一米,就是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模型。看着它我们一块来说一说什么是1立方米?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 师:你觉得这里面能钻几个人?过上面还有些空间,如果我们同学都长成正方体的形状,是不是装的还多些?你们,辛苦了 师:如果这是1立方米的水,要把这些水装入这样的瓶子里,大约能装多少瓶?是大约2000瓶。相信同学们对1立方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出示课件: 师:在集装箱摆满立方体,能摆多少个,那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米。 师:那先怎么摆? 生:先沿着长摆10个。(点击课件进行演示) 师:然后呢? 生:再沿着宽共摆这样的4行。(课件演示) 师:你说这一层摆了多少个? 生:40个。 师:再怎么办?还能摆几层? 生:还可以摆这样的4层。(课件演示) 师:集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生齐答:200立方方米。 师:太棒了,看来要想知道集装箱的体积,只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就行了。 三、小结与提高, 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四、练习:自主练习第1、2、3题五、全课小结:巩固与延伸: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道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体积单位。 我们在测量体积遇到困难时,回顾了创立面积单位的启发,我们成功的创立了体积单位。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类比。你看,类比的方法多重要啊。所以,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类比是智慧的源泉。记住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觉的运用它。
《体积和体积单位》观课报告听了五年级王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深有感触,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想: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老师和学生喝饮料比赛的小环节进行导入,既能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空间概念,老师杯子里有柠檬,占了一定的空间,因此杯子里的饮料比学生杯子里的饮料少,所以获胜。第二轮比赛,老师杯子里有柠檬,学生杯子里有草莓,柠檬占的空间大,草莓占的空间小,深刻体会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二、重视了空间观念的建立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实验和想象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三、注重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体积的含义和测量体积的体积单位,而且还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联想到类似遇到的难分大小的问题的解决经验,发现测量面积的时候用正方形作测量标准,受它的启发,我们测量体积用正方体做测量标准。在盒子密铺正方体,哪个放的多,哪个的体积就大。即由平面图形中面积的大小是含有面积单位数量的多少,受到启发,想到物体体积的大小也就是物体含有体积单位数量的多少,引导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以退为进,运用前面学过的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启发学生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四、不足: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学生小组交流时老师要注意掌握时间,保证时间的合理安排。五、建议:在渗透类比思想时,联想到测量面积的时候用正方形作测量标准,怎样测量面积时,学生说了一遍,老师还又用课件展示了一遍,在争分夺秒的课堂里这样显得有点浪费,可以更紧凑一些。小组交流时老师太想面面俱到,致使小组交流显得有点松散,后面时间有点不够用。总之这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让学生亲手制作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本课通过“比比谁喝得快”这一游戏引入,从比较柠檬与一颗草莓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再通过两个长方体大小的比较,突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体积单位。进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让学生制作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并找出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本节课容清晰、环节紧凑,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玩中理解了知识,并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给学生开启了思考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