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ID:1033140

大小:491 B

页数:56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关双、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衬托、用典、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抑扬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工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比兴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叫拟物。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等。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引人深思。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点染氛围,渲染环境,烘托情感。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叠字从不同角度共同完成了寒冷氛围的营造。记叙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这一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于月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而和谐的美景。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发表的意见。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正面、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是侧面描写。突出描写对象,烘托环境气氛,丰富意境形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这首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这首诗第二句从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现出来。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直截了当,酣畅淋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了一起。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委婉含蓄,引发思考,回味无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抒发了作者的惆怅与留恋之情。 虚实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实事,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凄楚,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渲染气氛,突出题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前两句描写昔日繁荣,与最后一句描写的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首尾圆润,文生绚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于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的景象,以此象征诗人面对的被敌对势力重重包围及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发思归不得的忧伤。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委婉含蓄,饶有韵味。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借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名称说明作用例句赏析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用鱼跳的“动”衬托景物的“静”。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卒章显志指在诗歌的结尾处表达诗人的心志或情怀。提示诗歌的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文末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属于卒章显志。 1、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5、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反问对比、借代对仗(对偶)比喻设问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地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1、赋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景(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景”衬空山的幽静。“万壑有声含晚籁”,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突出了万壑之静;“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间关莺语花底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举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前两句泛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的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问: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4、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以“剔开红焰救飞蛾”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5、衬托阅读下面一首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夜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表现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6、象征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7、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8、联想和想象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9、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10、借景抒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渺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辑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緌:蝉喙)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高尚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11、托物言志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的手法。《菊》表现了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作者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眼前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12、借古讽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3、借用典故抒情用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因事缘情借事抒情情感事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抒怀 咏史述怀借古讽今历史上的人事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景 1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15、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层层渲染、层层铺垫江上看山苏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最浓秀?层层渲染,层层铺垫,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古代诗歌的构思技巧分析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2、伏笔、照应分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照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照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结构对照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了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4、线索简析这首宋词的艺术特色。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听雨”把三个画面巧妙的构成一个整体:在“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听雨”中总结一生。(2)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5、卒章显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李白《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题目意象特殊词句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作者情感的载体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注释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 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1、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用典、想象、联想、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比兴、渲染等。 4、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要求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2001年春季高考题)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