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全文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十则全文解析

ID:1033165

大小:84.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语》十则学习纲要单元回顾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侧重于理想和信念。选文同样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相比,不但侧重点不同,而II理性的成分更多一些,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本单元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课文感悟《〈论语〉十则》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学习态度:(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思想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作特点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小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不提论据,而且立意非常深刻。如第三则谈“学”和“思”的关系,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和“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來。这一则不仅说明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课文中所选的十则,第三则只有12个字,第一则稍长,也只有30个字。字数虽少,但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精辟的认识和深刻的哲理。其小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一直流传,很多成语至今仍很有生命力,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辿作用,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将使我们终身受益。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孔子(前559—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春秋末期鲁国卩取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屮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魯,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作品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來,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徳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対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一种是叙事体,其屮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课文译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子】先牛,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輙邑(Zouyi)(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yu。)】“悦”的古字,愉快。【愠(yCin)]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简评】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态度。曾子曰:“吾H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曾子】即曾参,姓曾,名参(shen),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学牛。【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传(chudn)】老师传授的知识。【简评】第二则讲了学习方法和思想品德修养。子口:“温故而知新(⑶,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简评】第三则讲了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贝IJ罔,思而不学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则殆。”(《为政》)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有害。【简评】第四则讲了学习方法,指岀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子口:“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矢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知也。”(《为政》)——这就是聪明智慧。"(16)[[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女】同“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简评】第五则讲了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19),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齐,相同。【简评】第六则讲了学习态度。子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简评】第七则讲了学习态度,反映孔子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的优点,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弘毅】强毅。【简评】第八则讲了思想品德修养,体现了孔子“仁”的核心思想。子Fh“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凋]凋谢。【简评】第九则讲了思想品德修养,体现了孔子“仁”的核心思想。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齐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简评】笫十则讲了讲了思想品德修养,体现了孔子“仁”的核心思想。研讨与练习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答】1学而时习Z,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说:愉快、咼兴。2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三省:多次反省。3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故:旧的。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有害。5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弘毅:宽广和刚强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C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欲:喜欢的,想耍的。施:施加。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答】 参考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吋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是可以做到的。这还能促进团结,使社会安定。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成为一个真正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常识归纳通假字(1)不亦说(yub)乎(“说”同“悦”,愉快。)(2)诲女(怕)知之乎(“女”同“汝”,你。)(3)是知(zhi)也。(“知”同“智”,聪明。)【讲解】通假字是古人的错别字,解释通假字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同什么字,意思是什么。词类活用(1)学而吋习之(,按一定的吋间。)【讲解】时,吋间名词用作状语(2)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讲解】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形容词用作名词。(3)见贤思齐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讲解】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讲解】古义“可以”是两个词“可”是“可以”,“以”是“凭借”的意思。今义“可以”是一个词。(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讲解】“是”古义作代词讲,今义一般作判断动词讲。(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讲解】''已”古义一般作动词讲,今义一般表示趋向动词,用于动词前面。(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讲解】“三”古代表概数的词。 一词多义(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解】“而”字的义项不仅这两项,它还可表修饰、顺接、等。做题时,耍能够仔细区分和识别。(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zhi)也。)••【讲解】“知”一般作动词讲,前三项都当动词来解释。第四项比较特殊,它是通假字,学的吋候要对特殊的字加以整理和归纳,便于记忆和运用。涉及的成语(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咼贵品格。(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讲解】这些成语至今流传甚广,广泛被引用,要求不但能够熟记于心,而且能够恰当的运用。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求能够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特殊句式:1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判断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格式。一般翻译为“什么是什么”的格式。如:是知也。(这是真聪明。)2、省略句:(1)可以(之)为师矣。(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讲解】省略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省略的部分补不上去。3、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讲解】对于固定句式,平时要多加总结。 中考讲解《〈论语〉十则》的中考考查的内容比较广。1、文学常识方面,可以考查孔子其人及《论语》。2、可以考查名句的默写。例如: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重点句子的翻译。例如:“学而时习Z,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礼“和”屮庸“也是考查的重点,一定要引起重视。5、《论语》这本书中出名的语录也会经常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这一点要值得重视。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201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子Fh“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nJ以_战C可以调素琴0.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解析】1、考查重点实词注音,“殆”容易读成“台”,这一点要注意。2、通假字一直是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词,复习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说”是“悦”的通假。“故”这里解释为名词。3、“可以为师矣”中的“以”解释为凭借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B项中的“以”解释为靠、凭借。C项中的“以”解释为能够。D项中的“以”解释为认为。所以应选B4、这句是个判断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判断句的翻译的格式:什么是什么。5、这题是考查《论语》这本书其他名句的积累的。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记忆。【答案】1.wangdai2.同“悦”,愉快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5.(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