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业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对于法院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________。②被撞伤的老人倒地不起,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都________,后来才有人拨打了报警电话。③珠海水湾路酒吧街,噪音超标,扰乱民众生活,市民多次反映,但珠海市环保局________。A.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漠然置之B.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C.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D.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解析】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漠然置之:形容对人或对事不关心,听之任之。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搭配。C项,“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D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C.③⑤⑥④①②D.③⑤⑥②①④【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第③句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第③句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第②句的主语应为第①句中的“它”,因此第①句应在第②句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答案】 C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多名代表、委员就养老问题提出建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玲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两个年轻人负担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无力、无暇应对的问题日益凸显。李国玲认为,养老问题关键是确立政府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应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王振耀表示,目前我国的高龄津贴制度很不平衡,除上海、北京、天津外,在省、自治区一级只有宁夏进行了统一规范,规定按月给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其他很多地方都是零敲碎打,比如有的地方规定是给90岁以上老人发高龄津贴,有的标准是80岁。(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你对上述新闻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解析】 注意对象(“全国80岁以上老人”)及事件(“享受统一津贴”)。【答案】 (1)今年全国8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统一津贴。(2)“老有所养”是和谐社会的温馨体现。国家出台政策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了亮色。养老是观念问题,不是经济问题。关爱老人是我们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关爱老人,行动是关键。老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赞同国家(民政部、人大代表)的统一养老制度。(任选其一,阐述略)5.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不超过40字。
据报道,如今南京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也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商店的印象,进一步使生意蒸蒸日上,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工夫,有人给服装店命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叫“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大屠杀”等等。 【答案】 (1)对篡改成语、宣扬暴力的店名应该坚决予以取缔。(2)篡改成语,“恶搞”传统,混淆视听;宣扬暴力,玷污文明,误导公众。依法取缔,势在必行。6.每年的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仔细阅读“全民健身日”标志图案,完成问题。(1)写一段说明文字,简要介绍这个图案。(不超过60个字) (2)这个图案的寓意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介绍图案时,可将图案中的要素与图标所要表现的主题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分析寓意时,一般可通过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理。
【答案】 (1)图案的主体部分是两个“8”和“健身”的拼音首字母“JS”叠合成的图案,像迎着朝阳舞动着的两个人;下方是“全民健身日”的汉字及英文。(2)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农民工:暴雨中挺起的中国脊梁他们,是150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工,从离开农村到城市谋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贴上了“农民工”的标签。这个标签在任何一个大都市,都意味着“底层”。在“7·21”那场61年难遇的暴雨狂澜中,他们靠血肉之躯,拧起一根大绳,跨过6车道宽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生命救援线”,成功救出被困的182名普通群众,332个生命从此交汇、和鸣。暴雨中,长绳搭起生命线如果,没有意外,城市的霓虹灯、街上奔流的名车、CBD的精英阶层……很难和他们的生命交集。2013年7月21日那场暴雨,却以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方式,将这一切改变。那一夜,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严重积水,最深处达到6米,数十辆汽车被淹,上百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漆黑的雨夜,不断上涨的洪水,逐渐被吞没的汽车……一切,都让被洪水围困的人们,无助而绝望。大雨中,150名月薪仅3000元的农民工,光着脚丫踏着冰冷的洪水而来,他们抛下救生圈,结起绳索,伸出他们温暖而有力的双手,为被困的人们搭起了一条生命线。几天后,坐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附近北京丰台区河西再生水厂的工棚里,7月21日那晚最早跑回工棚喊人的四川遂宁人李尚富,回忆起自己最初到达现场所见到的险情时,仍忍不住发出了“我的天呀”的惊叹:高速路已经看不见了,就见到几辆大巴车还露着车顶,上面站满了老人小孩和妇女,有不少人膝盖受了伤,
血正淌着小腿流。“我脑袋一下就空了,转身就跑回工棚喊人去了。”当时整个工棚里就听见一阵齐刷刷的开门声、跑步声,不到一分钟整个工棚就空了。“水不仅深,还很急。”工友李尚贵说,“当时的情况,要游过去一个个将人背上岸是不可能的,体力肯定不够。只能由我们跳进水里,每个人占一个固定点位,将被困的人传出来。为了防止被水冲走,我们下水的人还得有东西可以抓住才行。”这就意味着若要成功救人,还必须有人先带着长绳的一头跳进水里,游到大巴车处,将绳子拴到车上,而绳子的另外一头也必须拴在高速路旁边的铁丝防护网上,才足够牢固。情况紧急,来不及回去取钳子,工友们一声大吼,愣是把京港澳高速东侧的防护网拽开了一个口子,把绳子拴在路边的电线杆和大树上。农民工兄弟们用最原始的办法,依靠拴在大巴车和防护网上的长绳,在10多米宽已成“河道”的高速路上,将被困的人们一个个送到岸边。男人们在水里泡着救人,女人们则在岸边将获救人员一一送往工地,并拿出自己的干净衣服为他们换上。事后统计,当晚共有150名农民工参与了救援,救出受困人员超过200名,留下名字的182位。洪流中,民工的手最温暖经历过,你才会知道当时的情景有多危急和震撼。被救者尹艳芳说,直到现在,她还无法停止哭泣,因为后怕和感动。那一夜,尹艳芳和4个孩子从积水的车中逃生后,爬上了一辆大巴车车顶。漆黑的雨夜,不断上涨的洪水,眼看制高点的大巴车逐渐被吞没,尹艳芳和所有被困者一样,在惊恐和疲倦中慢慢绝望……就在这时,农民工兄弟赶来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尹艳芳还清晰地记得当孩子们被救走后,自己也被一个民工兄弟从车顶抱了下来,“在水中我感到有双手托着我,直到把我送到岸上”。如今,尹艳芳充满了感恩:“如果不是民工兄弟来救,恐怕我早就死了。项目部还将工装分给我们御寒,那件工装我会永远珍藏。”
被救者贾先生事后给恩人们送来感谢锦旗。他说自己一直在反思:曾经自己与满面尘土的农民工擦肩而过时,眉头难免会皱一下。然而,在生死关头,却是这群被都市人认为是底层、是城市灰暗群体的人救了自己的命。“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们就不会再有我。”可是,面对被救者数不清的感谢,甚至希望酬金相谢时,这群英勇救人的农民工却回答得异常朴实。问起为什么要救人,四川小伙李川南眼睛里一片清明:“怎么可能不救,人命关天啊!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分,人要有良心的。我们去救人的时候他们也提钱,说多少钱一个人?我们就说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我们是来救人的。我活了23年,这件事情是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让杜金荣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自己在背被困者上桥时,很多人不停地说“谢谢”。他说听到那声“谢谢”的时候,自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这么做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在救人民工中,四川遂宁人李尚贵和妻子何贵容以及儿子李春茂这一家三口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抢险救人的那一刻,年仅22岁的李春茂当时并不知道父亲跟自己一样也下水了。那天直到次日凌晨5点,获救人员相继差不多都离开了工地,他们一家这才重新聚在一起,互报平安。现在回想起来,父子两人都希望当时下水的只有自己一人,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对方水性不好,在那种情况下下水救人,是冒着巨大风险的。“可当时那种情形,看到车上老人、小孩都在喊‘救命’,就算我知道爸爸要下水,你说我能拦着他不去救吗?”年轻的李春茂直白中透着朴实。“出门在外,就该相互帮助。”这是在救人这件事上,一家三口最直白的阐述。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农民工身处社会底层,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地位,被人歧视,但却能急人之困、解人之难,有责任心,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B.农民工助人为乐却不求回报,平凡本分中见伟大,朴实无私中显光华,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极具感召力,有利于构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C.农民工救出受困人员超过200名,留下名字的有182位,可见,大部分被救者心灵受到了震撼,但仍有一部分人对农民工还存在戒备心理。D.农民工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发人深思,引人反省,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工的偏见,启迪人们公平待人、尊重他人、敬畏生命。E.本分、良心、认同、应该互助、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农民工……就是这样简单的字眼,构成了这群民工在危急时刻舍生忘死、英勇施救的坚定理由。【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与理解能力。A项,“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地位,被人歧视”说法不妥。C项,“但仍有一部分人对农民工还存在戒备心理”文中无据。E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农民工”与文意不符。【答案】 BD8.请结合整篇新闻,分析导语部分的作用。 【解析】 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就是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 概括主要新闻事件,以农民工勇救被困群众的感人事迹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以农民工的底层身份和他们舍己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行对比,高度赞扬其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9.新闻主体部分主要从施救者和被救者的回忆两个角度展开,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 本题考查新闻写法的表达效果。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本新闻中采取施救者和被救者回忆的角度来写,详细地报道了新闻的内容,又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答案】 两个角度相互印证,便于全方位地再现救人的典型场景,丰富了新闻内容;当事人的叙述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使新闻更有现场感和感染力。10.作者为什么选择李尚贵一家三口作为主要的采写对象? 【解析】 本题考查新闻选材。新闻选取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回答原因时,主要从其典型意义及体现出的英勇救人品格方面来谈。【答案】 李尚贵一家三口能代表不同类型(夫妻、父子、母子等)的救人民工,是整个救人群体的缩影,更具典型意义;一家三口虽然彼此担心对方,仍不顾个人安危与家庭利益,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人,其形象闪烁着人性光辉,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
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X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让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地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1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C.“奖状”号机组自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次数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错,于文无据。【答案】 C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B.文章写北川航拍时,先写若处理不当将引起的严重后果,然后写机长果断发出一个个处置口令,最后写故障被镇服。C.文章第三段列举的诸多数字,说明了“奖状”中队执行任务重,任务完成的质量高。D.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E.艰苦的环境,多年的飞行,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每晚7点半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解析】 A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错,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D项,“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文中该句前有一条件“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E项,该项叙述的“职业病”与“艰苦的环境”没有关系。【答案】 BC13.请根据文本,探究“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发掘人物身上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荣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要注意挖掘语句的深层含意。可用追问法,是谁蕴含着大爱?蕴含着怎样的大爱?大爱是相对于哪种“小爱”而言的?【答案】 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
,对国家事业的支持;③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和“小爱”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