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运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A÷B=C。 当A一定时,B和C( )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2)购买篮球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3)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题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解答方法。(3)集中反馈。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预设1:12.8÷8×10=1.6×10=16(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预设2:10÷8×12.8=1.25×12.8=16(元)(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3.激励引新。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说说变化情况。(2)( )一定,( )和( )成( )比例关系。(3)用关系式表示是( )。(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
教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学生解题情况。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8=x:10 8x=12.8×10 x=128÷8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教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的水费为16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7)学生交流,汇报。 4.拓展练习。教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王大爷家又遇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出示下面的练习)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交了19.2元水费,他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比较一下此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概括总结。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它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4)最后解比例。 (5)检验作答。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只列式不计算。(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189:3=x:9)
(2)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x元钱。(x:3=6:4)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某地区出产的甘蔗含糖量非常高,100kg甘蔗可以榨糖22kg。照这样计算,榨10吨蔗糖,要用甘蔗多少吨?(用比例解,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上了这节课,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