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导学内容:P45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导学目标:【预设】1、我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2、我能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导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导学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导学过程:一、引入置疑新知1、常规训练(1)、课件出示:把4颗星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颗?把2颗星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颗?教师依次出示4、2颗星,学生齐用手势表示。把1颗星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2)(2)、请一个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2.引入新知,明确学习目标【预设】(1)、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第45页上面的插图,你看懂了吗?我再演示一下(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2)、看课本45页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3)、小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4)、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二、探究学习新知1.围绕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预设】(1)、小组动手做分数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那就把你桌上的一捆小棒、8个方块、一张作业纸,分别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试一试表示出它们的1/22.组内讨论提出疑问组内任选一样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预设】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三、交流评议新知1.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预设】学生用一捆小棒、8个方块、一张作业纸表示1/2这个分数时,引导学生观察平均分的对象的不同。师:这些物体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2、自学教材第45页。把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个西红柿,()块月饼,()块饼干。
3、师生互动深化学习新知质疑: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来表示。4、合作探究:认真阅读教材第46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5、师生互动抽象单位“1”(1)、像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实际是一个物体,8个方块等等是一些物体,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同步板书:一个物体一些物体)(2)、这样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3)、你能举出把许多物体看成单位“1”的例子吗?【预设】一个班,一组,一双手……6、操作感知、创造分数。看来同学们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咱们来活动一下,你能完成教材46页做一做吗?7、反馈,让学生上前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引领学生用单位1表述完整。教师质疑:为什么都是12颗糖,得到的分数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强化“若干份”。【预设】因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分数就不同。引出若干份。8、理解分数单位。(1)、出示作业纸上1/4图,小组内看书46页,讨论完成下面问题;表述一下作业纸上1/4的含义。剩下的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3/4)3/4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4?这张纸有()个这样的1/4?取一张纸也就是取了一个()(单位“1”)这里的1/4就是分数的()。(板书:分数单位)(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请任意说出一个分数考考你的同桌,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学生互动,教师巡视,给予困难的学生帮助。四、课中知识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学生分别回忆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范围,分数单位。五、练习巩固新知1.基本练习【预设】完成教材第47页1、2、3。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2.变式练习【预设】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拓展练习【预设】完成教材第48页第8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六、课堂作业:教材第47页第4、5、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