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北京的春天》原文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老舍的《北京的春天》原文范文

ID:1034067

大小:324 B

页数:34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老舍的《北京的春天》原文范文1、原文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 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 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腊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 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2、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照农村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 到了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就要开始酿米酒,准备过年的时候喝。米酒也分很多种,辛辣的米酒,喝起来却一点也不呛;甜甜的米酒就像甜酒酿一样;更有微辣的红色米酒和令人略带醉意的白色米酒。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一转眼,就腊月二十三了,这时候便开始了新年的彩排,孩子在村子里面放鞭炮,跳呀,叫呀,好不快活。小孩子们还可以吃各式各样的糖。 大人们要在家里打扫卫生,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让人有新年新气象的感觉。除夕喽!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走到哪里,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新的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子里头有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晚上,家家灯火辉煌,放鞭炮、包饺子、看联欢晚会,可热闹了,有的人半夜12点就去庙里烧香,准备好亮哥年头之间的接岁。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吃团圆饭。过了除夕,迎来了正月初一。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要出去拜年,回来时往往是满载着压岁钱、红鸡蛋、糖果以及许多的水果。大人们也在村子里互相串门,村子里面充满着过年的热闹气氛。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是也十分的开心。家乡的春节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 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每天都会有精彩,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除了有特殊原因外。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 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大年初一的早晨,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家乡的春节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尤其是春节里,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享受着团圆的乐趣,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 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是丰收的节日,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同样,五花八门,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和和美美,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京剧。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表达一片客气之意,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吃完年夜饭。无论是我们去作客,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原来,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因为在这个时刻。 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 口739.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题目:有趣的春节大年三十,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祝愿,迎接着春节的到来。早晨,我早早就起来了。爸爸妈妈已经开始忙活了。突然,一阵诱人扑鼻而来,我寻着香味走去,原来,妈妈已经在张罗年夜饭了,而且还有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糖醋鱼呢!大家在忙,我总不能闲着吧。于是,我又帮正在挂灯笼的爸爸拿起灯笼来。忽然,“啪”的一声,把我们大家给吓了一跳,我忙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我那调皮的妹妹在一个人放鞭炮。正当我想跑上去批评她时,她又拿出一个鞭炮准备点燃,我连忙上前阻拦:“危险!说时,我把鞭炮一把从她手中抢过,“你怎么不懂事呢,跟你说过几次了,不要在没大人保护的时候做危险的事情!你为什么不长记性呢!”没想到,她反倒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没 事干嘛!”“这样吧,你跟我去帮爸爸挂灯笼,OK?”“好!”不知不觉已经夜幕降临,亮闪闪的星星照得黑夜如同白昼。我们一家人吃过年夜饭,来到空地上,准备放鞭炮和烟花。首先,妈妈先拿出一朵“牡丹花”,然后小心翼翼地点燃,不一会儿便喷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如同一群彩蝶在翩翩起舞、纵情歌唱,让人看了目不暇接。接着,我也跃跃欲试,我拿出“集锦”点燃,那火星直冲一米高的地方又洒落下来,既像美丽的喷泉,又似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火焰,真是美丽极了!“我也要放,我也要放!”我那小妹妹也迫不及待要试一试,随即她点燃了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魔术弹”,它一会儿吐出绿如油,一会儿又冒出红如火,一会儿又射出黄如金,一会儿又喷出彩如霞!时光飞逝,转眼间,十二点的钟声已经敲响,天空中也顿时变成了“花的海洋”,有的像“龙飞凤舞”,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满天繁星”!照得天空五光十色,色彩缤纷!过年真有趣!我可能写的有点多,但以上全是我自编自写的,希望你能满意哦!与众不同的端午节盼星星,盼月亮,我天天盼着的端午节即将到了。 我们班要提前开展民俗活动,同学们欣喜万分。中午,我还没进班级的门,就听见同学们在纷纷议论体验端午民俗活动的事。家长们摩拳擦掌忙活着准备包粽子的材料,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开始包粽子喽!老师说每组请一位“专家”,我的奶奶最受欢迎,几乎每一组都来请过一次。幸好我聪明,早就料到老师会让我们开始前必须洗手,所以我早就洗好手了,这样,我就得以在同学们去洗手时,拖着奶奶到我们这组来。我知道包粽子要先折叶,要折成龙卷风的形状,再压实,然后把剩余的粽叶盖在“龙卷风”的大口上,接着包角,最后就用线紧紧扎好。经过一番折腾,一个粽子赫然出现在我的手上了,这样饱满、秀色可餐的样子,要不是粽子还没煮,我早就像饿狼一样扑上去了!奶奶还会包长角粽,同学们也学着家长的样子,包出了形态各异的粽子。 嘿嘿,我也给我奇形怪状的粽子起了名字,分别是:筷子粽和兔耳粽。撞蛋比赛开始了!我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同桌首先向我发起挑战,没想到“砰”的一声,我可怜的蛋就粉身碎骨了。同桌进入了总决赛时,我兴奋地叫道:“加油加油!”只听“砰”的一声,对方的蛋碎了。所以我的同桌就被封为全班的“蛋王。”端午节是一个美丽而纯朴的节日。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它不仅是纪念,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有过许多美丽而动人的端午,但2010年的端午对我来说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享受!因为这一天,是我们这个集体一家,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在一起同庆祝,共欢乐!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2018北京庙会-第33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春节逛地坛庙会,是京城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地坛庙会于1985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举办三十一届,打小在东城长大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至今小编每年还必须得去逛一趟。该庙会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其胜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的狂欢节。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时间:2月16日至2月20日(大年初一至初五)售票时间:8:30-16:30票价:全价票10元/张,半价票5元/张(残疾人、现役军人、离休干部持本人有效证件免票入园;1.2米以下儿童免票入园;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持本人有效证件购半价票)游客服务中心电话:84257506交通:地坛南门:乘13路、116路、62路、44路、130路、684路、909路、75路、特12路、特2路。 地铁2号线、5号线,雍和宫站地坛西门:乘104路、108路、124路、27路、127路、119路、407路、328路18路、113路、430路、426路、301路、特11路。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地坛北门:125路、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地坛东门:117路-第35届龙潭春节文化庙会-龙潭湖庙会创办于1984年,至今,已举办三十四届。每到龙潭湖庙会时龙潭湖畔会有民俗表演、花会、车展等,周边还会有芝麻酥、炸藕合、炸回头等各色小吃,龙潭湖庙会是属于民众的盛会。龙潭湖庙会相比较北京其他的庙会而言最突出的就是“民间运动盛会”。每年,这里都会聚集各路高手,棋类对弈更是有国内顶级高手领衔,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同时吸引了民间各路高手切磋技艺。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龙潭湖路8号龙潭公园时间:预计2月16日至2月21日(大年初一至初六)票价:10元交通:北门:乘686路、687路、35路、41路、957路、750路、561路,光明楼下西北门:乘60路、8路、116路、6路、12路、352路、958路北京游乐园下东门:122路、51路、特3路,肿瘤医院下-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大观园在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举办“红楼庙会”。庙会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民间花会、风味小吃、民俗活动等。其中“元妃省亲”古装巡游是大观园文化庙会的传统项目和独有的特色。充分展示红楼文化之风采,高雅的红楼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间特色、浓浓京味特色构成了红楼庙会的三大特色。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街12号大观园时间:2月16日至2月20日(大年初一至初五)票价:40元(学生证、老年证半价)交通:乘56、59、122、351、特3、939、423、721等路公交车在大观园-北京陶然亭厂甸庙会-厂甸庙会是北京历史上八大庙会之一,也是这八大庙会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最负盛名的一个。厂甸庙会起于明嘉靖年间,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已四百年有余。 历史上,厂甸庙会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厂甸庙会一向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独秀于林,自古便以"文市"著称。同时特色小吃、传统工艺、日用百货和儿童玩具也颇具盛名,其特有的娱乐气氛也很吸引人,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各种花会竞相表演,更是北京天桥的老艺人为你表演绝活。以大糖葫芦为代表的风味小吃更是不可错过。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时间:预计2月16日至2月21日(大年初一至初六)票价:10元交通:南门:乘坐53路,63路,72路,84路,122路,458路,485路,692路,741路,821路,958路,997路,特12路内环,特12路外环,特3路,运通102路,陶然亭公园南门下西门/北门:乘坐40路,59路,213路,613路,自新路口东站下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下-第24届红螺寺庙会-爬山、逛庙会,祈福,吃烤鱼,去红螺寺庙会全家人过一个特别惬意的京郊游。 庙会期间,游客可以参与“敬香礼佛祈福纳祥”、“撞钟福音辞旧迎新”、“吉祥宝鼎赐福纳祥”、“请福回家”、“五福临门迎好运”等“五福贺岁”活动;欣赏传统的中幡、舞狮、威风锣鼓、抖空竹、小杂技表演和民乐演奏;还可参与赏宫灯猜灯谜、撞钟、打金钱眼、赏岁寒三友等传统活动;品尝茶汤、烤玉米、烤红薯、灌肠、糖炒板栗等地方特色小吃。地点: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卢庄村北红螺东路2号红螺寺时间:预计2月16日至2月21日(大年初一至初六)票价:54元交通:1.京承高速—北台路出口(13号)—怀柔城区—青春路北行—红螺路(3公里)直达景区2.京承高速—怀柔城区出口(14号)—高架桥—范崎路(会展中心路口左转)—红雁路—部队桥洞右转直行可直达红螺寺(有路标)3.京顺路(101国道)—怀柔城区—青春路北行—红螺路(3公里)直达景区4.公交车:867路红螺寺专线公交车由东直门交通枢纽直达景区(可刷交通卡),每天对发车,间隔30分钟左右-第五届北京八大处公园新春祈福庙会-八大处新春祈福庙会是京城仅有的有庙又有会的真正庙会。新年祈福大法会、十三档花会拜庙走会、群众文化演出等活动精彩纷呈,给游客准备了一场传统庙会与浓厚年味交织的盛筵。 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八大处公园时间:2月16日至2月21日(大年初一至初六)票价:10元交通:乘坐347路、389路、489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 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从“小年夜”到除夕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 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 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 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老舍的《北京的春天》原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