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
加入VIP免费下载

《晋灵公不君

ID:1034206

大小:95 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南省2012级高二导学案编号:03-01班级:小组:姓名:主备:阳春树辅备:黄显秋包科领导:自学评价:修正评价:时间:2012年11月26日教学设计及追问《晋灵公不君》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学习设想】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学习时数】二课时 【预习案】一、关于《左传》《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二、释题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三、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四、初步感知全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难认字:辟(bì)胹(ér)蹯(fán)寘(zhì)畚(běn)溜(lìu)衮(gǔn)鉏(chú)麑(ní)饮(yìn)嗾(sǒu)獒(áo)翳(yì)箪(dān)(一)翻译。橐(túo)与(yù)为公介大(tài)史为法受恶(è)自诒(yí)伊戚2.通假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④反不讨贼反-返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⑦寘诸畚寘-置⑧三进及溜溜-罶3.词类活用晋灵公不君    不君:不行君道。名作动。饮赵盾酒      饮:给……喝。使动用法。提弥明死之    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为动用法。4.宾语前置句 莫之继也     那么没有谁能够接着您去劝谏了。其我之谓矣   大概是说得我吧。【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第一段(一)翻译。重点词语:晋灵公不君寘诸畚三进及溜善莫大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二)理解:晋灵公做了哪些“不君”的事情?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明确: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表现他的贪婪;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表现他的荒唐;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表现他的残暴。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士季进谏。二、合作探究第二段(一)翻译。重点词语:宣子骤谏使鉏麑贼之寝门辟矣(二)理解:你认为鉏麑有什么性格特征?明确:忠、信、义。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后他选择了自杀。三、合作探究第三段(一)翻译。重点词语:晋侯饮赵盾酒趋登斗且出提弥明死之(二)理解:提弥明是什么形象?明确:勇猛善战,讲究策略。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再次表现出晋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四、合作探究第四段(一)翻译。重点词语:舍于翳桑请以遗之既而与为公子介遂自亡也(二)理解:灵辄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中出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五、合作探究第五段纠错归纳及反思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 湖南省2012级高二导学案编号:03-01班级:小组:姓名:主备:阳春树辅备:黄显秋包科领导:自学评价:修正评价:时间:2012年11月26日重点词语: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也书法不隐越竟乃免(二)理解:赵盾为何会背上“弑君”之罪名?明确:“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第一,他逃亡,却没有逃出国境。按照当时的礼法,臣下逃离了国境,君臣之义就断绝了,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第二,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赵穿是赵盾的族人,晋灵公的女婿,按照礼法,赵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作为正卿,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但他没有这样做。(三)理解:董狐书“赵盾弑其君”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你赞同他的看法吗?孔子称赞董狐的理由是什么?明确: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良史直笔。《春秋》《左传》中很多事情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所谓“为法受恶”,“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六、深度探究(一)从全文来看,晋灵公“不君”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4)“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即面对大臣的进谏,假装没看到。(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6)“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公之”,设计酒宴杀忠臣。(二)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体现在哪些事情上?明确:(1)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2)“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3)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三)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1)晋灵公不行君道。(2)赵盾按臣道,直言敢谏,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尽了忠君之职。(3)灵辄按子道而行,三天没吃饭,都快饿死了,当得到一点吃的,还不忘留下一半带给母亲,可谓大孝。(4)董狐敢于按照当时的礼法秉笔直书。(四)什么叫“春秋笔法”?明确:“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编撰的《春秋》,也叫做“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与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者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达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五)春秋笔法在本文是怎样体现的?明确:(1)情节曲折,跌宕多姿。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紧张动人的情节。如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所预示的危险,鉏麑行刺一段对鉏麑心理矛盾的刻画,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赵盾身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等等,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或令人惊悚,动人心魄;或诱人体味,发人深省。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确有变化莫测,情趣横生之妙。(2)材料丰富,主旨表现力极强。如本文写晋灵公的荒淫无道,一是写他厚敛以雕墙极度荒淫,一是写他的残暴,有对宫外百姓的“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有对宫内宰夫的“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这样的材料实属“罕闻”,把晋灵公的昏聩、残暴与狰狞彰显而出,表现力极强。(3)叙事“详而博”,B.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本文所叙之事概括说来仅是《春秋》所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但赵盾为何弑其君,该不该弑其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等,仅凭此一句很难弄得明白。本文细细道来,讲述得明明白白,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文中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径,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讲了晋灵公如何遣使鉏麑暗杀赵盾以及借宴请之机谋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等。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而且把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具象地表现了出来。【训练案】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空缺)C.宣子骤谏,公患之。(骤:多次)D.使鉏麑贼之(贼:刺杀)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晋灵公不君    B.公嗾夫獒焉,明博而杀之C.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D.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3.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①君能补过,衮不废矣②君知所过矣,将改之B.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②夫轻诺必寡信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②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D.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4.下列各句中与“其我之谓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C. )A.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今近焉,请以遗之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A.①厚敛以雕墙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C.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①赵循弑其君②望之俨然,即之也愠,听其言也厉6.以下六句话,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D.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7.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明确表态,“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未能有终,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士季。B.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后的根本目的是要攻杀赵盾。提弥明发现情况及时施救,最后提弥明为赵盾殉难。C.赵盾对君主尽忠,对他人行善。在首阳山打猎,曾救过一个叫灵辄的人。D.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贬斥晋灵公的调子,并预示晋国将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文章从多个层面,以生动的材料集中表现晋灵公的残暴和可悲的下场。 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A.《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简称。和孔子的《春秋》相关的还有“春秋笔法”、“皮里春秋”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 湖南省2012级高二导学案编号:03-01班级:小组:姓名:主备:阳春树辅备:黄显秋包科领导:自学评价:修正评价:时间:2012年11月26日,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C.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春秋》是历史文献集,《尚书》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列入经部。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D.本文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9.翻译下列句子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我俩要是一同进行规劝,他若不肯接受,就没有人再去进谏了。②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说的就是周宣王能接受大臣规劝改正错误。③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我在外谋差事已经三年了,还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允许我把这一半带给她吃。④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也。我怀念祖国反而自找忧患,这两句诗大概说的是我啊!⑤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董狐,是古代一位好的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一位好的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自助案】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   ——刘知几《直书》1.根据文段内容,分别简要概括不能“追求真实,秉笔直书”的原因。【参考答案:会导致君主臣子等人遗臭万年;史官自身将受到很大的伤害:或处以刑罚,或被人嘲笑;绝大多数史官缺少刚直不阿的气概。】2.试分析“追求真实,秉笔直书”的可贵之处,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参考答案:坚持原则的客观,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公正,不媚权贵的独立,不畏强暴的刚直,激浊扬清的宣导。这些精神可以让一个人、一个民族挺直脊梁,固守精神家园(从以上任意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科技文,完成1—3题。此“春秋”,彼“春秋”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得还不到一年,《庄子·逍遥游》中就说“蟪蛄不知春秋”。人世间的时光以年作为计算单位,于是“春秋”从指一年的时间引申为泛指光阴、岁月。由于和时间的密切关系,“春秋”也和历史产生了某种联系。在《史记》出现之前,古代的史书基本上是编年体的,即按年代来编写,所以“春秋”成为编年史书的通称,像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一般就被叫做“某国春秋”,这种用“春秋”作编年史书书名的习惯一直流传后世,比台汉代陆贾的《楚汉春秋》、赵哗的《吴越春秋》,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等。在所有的以“春秋”命名的史书中,孔子据鲁史编撰的《春秋》毫无疑问是最为著名的,此书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春秋”这个词也几处成了它的专称,一提到“春秋”,人们,尤其是读书人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它,它所反映的时代也因此而被称为“春秋时代”。等词。古代的经学家认为孔子作《春秋》,每用一个字必定寄寓了褒贬之意,比如臣子谋杀君主、儿子谋杀父亲,孔子就会用“弑”字而不用“杀”字,以暗示对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的谴责,这种较婉曲但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或“春秋笔”。后来“春秋笔法”这个词的适用对象并不仅限于史书,而是扩展到形容其它的曲折且意含褒贬的文字。“皮里春秋”往往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据《晋书》、《世说新语》的记载,晋代的褚季野从小就有简傲高贵之风,桓彝认为他“有皮里春秋”,意思是说他表面对其它人、事没有臧否,其实内心还是存有褒贬的。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作了一首关于螃蟹的诗,其中有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此处的“皮里春秋”事实上是作者曹雪芹借螃蟹讽喻世人的虚伪、狡诈。此外,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当中,有些并非史书的书也冠以“春秋”的名称,比如《吕氏春秋》,它虽为子书,但它的命名和“春秋”表示时间的意义还是有关联的。《吕氏春秋》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组成,所谓的十二纪实际上是按一年的十二个月份逐月记载每个月的自然物候、阴阳五行、礼仪人情等情况,因为十二纪以时间为顺序,所以当十二纪放在全书的前面时,就以“春秋”来命名,叫做《吕氏春秋》;当十二纪置于书后,八览置于书前时,则称为《吕览》。(作者:符渝《中华活页文选》2004年17期)1.下列对有关“春秋”的几个名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耕夏耘秋蕴冬藏,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代指一年的时间,进而引申泛指岁月。B.孔子以“春秋”命名据鲁史编撰的史书是最为著名的,由此“春秋时代”代指孔子生活的时代。C.“春秋笔法”原指较婉曲担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后指文笔隐晦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D.“皮里春秋”“皮里”指内心,指内心深藏褒贬而表面不说出来。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书》《世说新语》《红楼梦》等书在文学手法上也都有春秋笔法的影子。B.“春秋”之所以可以与历史发生联系,是由于它与时间的密切关系。C.因为古代的史书都是编年体的,所以“春秋”成为了史书的通称。D.我们一般提到的“春秋”,是指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的编年体史书。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汉代陆贾、赵哗、北魏崔鸿等用“春秋”作编年体史书书名的习惯都受孔子编撰的《春秋》的影响。B.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各典籍中都有以“春秋”命名的作品,如史书作品《吕氏春秋》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组成,就以“春秋”来命名,叫做《吕氏春秋》。C.与时间、历史关系密切,也和文化、哲学紧密相联。“春秋”已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人们去钻研。D.“春秋”泛指岁月和光阴,也泛指历史与时代,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参考答案:1.B(应指孔子编撰的《春秋》所反映的时代)2.C(“古代史书基本上是编年体”,而且“春秋”只能是编年体史书的通称。)3.B(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各典籍中并非都有以“春秋”命名的作品,《吕氏春秋》也不是史书作品,而是子书。)】课外成语补充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成语故事简介春秋时代,晋灵公为了个人享乐,建造九层高台。他下了一道命令:不准任何人,朝见规劝。大臣苟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苟息劝阻,命卫兵张弓搭箭,只要苟息一劝谏,立即射死他。苟息见了这种架势,却不慌不忙地说:臣想表演一个小技艺给大王看看。晋灵公这才放下了心,问道;你表演什么小技艺呀。苟息说:我能把十二个棋子堆起来,上面在加几个蛋。晋灵公听后非常感兴趣,立即放下弓箭,让苟息给他表演。苟息很认真的把棋子堆起来,在加鸡蛋,看的人不由叫起来:“危险!”苟息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灵公说:你说来听听。苟息说:为了建造九层高台,劳民伤财,邻近的国家都想趁机侵略,我国处境危险极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为成语“危如累卵”,意思是危险的像垒起来的蛋一样,形容极危险的局面或形势。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 湖南省2012级高二导学案编号:03-01班级:小组:姓名:主备:阳春树辅备:黄显秋包科领导:自学评价:修正评价:时间:2012年11月26日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