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第60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相似变的特点,能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2、培养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教材情境图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二、新课讲授1、仔细观察这些图像是放大和缩小吗?如果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我们可以从哪方面研究两者关系呢?长方形有哪些因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长方形的因素有长、宽、周长、面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长和宽。那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因素长和宽开始研究吧。
2、出示例4按2:1画出下列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迅速查看,教师集体订正。正方形的边长是3格,放大2倍应画6格长方形的长是6格放大2倍应画12格,宽是3格,放大2倍应画6格三角形的底边是6格放大2倍应画12格,高是3格,放大2倍应画6格引导学生观察放大后的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例4的延伸。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4、小结:图形在放大、缩小时原图形边长要同步变化,它们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5、试一试: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按4:1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一、课堂作业1、教材第60页“做一做”。2、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一第1、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家庭作业
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这个内容是老教材所没有的内容,所以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不过仔细研读教材,觉得新教材更贴近生活,这样进入比例的学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同时通过师生对话活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其次是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D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D变为图形A”。你怎样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是怎样理解“2:1”的?”(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3、要说清楚是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只要先算出对应边的比,再看看是放大还是缩小,将前项或后项调整一下就行了) 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教材分析(一)《图形的放缩》是任教版教材第12册的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图形的相似。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图形的放缩之所以放在正反比例之后、比例尺之前就是让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二、学情调查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数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根据导学提纲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的比放缩才像有初步的认识。三、设计思路(一)自主学习,探索发现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先预习,再上课。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4条导学提纲:1、比较笑笑、淘气和小斌的画,你觉得谁画得像?2、用你的方式说明理由。3、你觉得要想画得像
关键是什么?4、收集日常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先预习。(二)课堂反馈,交流归纳。指导自主学习我们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基本都能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而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这两个方面,在反馈学生预习情况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以通过交流比较别人在预习时是怎样做的,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学生反馈了预习情况后我及时让学生反思,找出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就能发现自己的失误。这样,在小组中说明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再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并了解别人自学时的用的好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理解应用反馈之后我增加了一张放大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我觉得课题是图形的放缩,而情景图中只有缩小的图,没有放大的,学生体会的可能还不够充分,增加一幅放大的图片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教材的意图。二是想了解学生在预习后,以及讨论交流后能否利用所掌握的方法判断。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接下去的归纳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