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致橡树一、积累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炫耀(xuàn) 痴情(chī) 慰藉(jiè)B.戟(jǐ)硕大(shuò)霹雳(pīlì)C.流岚(lán)虹霓(ní)单调(diào)D.铁干(ɡàn)火炬(jù)坚贞(zhēnɡ)【解析】 D.zhēnɡ应改为zhēn。【答案】 D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攀援 炫耀 致意 B.雾蔼 坚贞 寒潮C.火炬 伟岸 终身D.仿佛 衬托 凌霄花【解析】 B.“蔼”应改为“霭”。【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________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________你的威仪。③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A.攀扯 衬托 终身B.攀援 衬托 终身C.攀援 烘托 终生D.攀扯 烘托 终生【解析】 近义词辨析要注意把握词义、辨析用法、体悟语境。【答案】 B4.舒婷,原名________。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__________(时代)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答案】 龚佩瑜 当代5.“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________手法,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答案】 象征 多义性 不透明性二、课内阅读阅读《致橡树》选段,回答6~9题。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6.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注意诗句中的“攀援”“借”这样的词语,“攀援”“借……”表现了对对方的依附性。【答案】 依附别人的人。7.“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从搭配对象角度考虑。【答案】 不能。根在地下是缠络的,所以用“紧握”,而叶只能在空中相互接触,所以用“相触”。8.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答案】 坚决。9.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木棉是独立于橡树的一种形象,它深爱着橡树,但却不依附橡树,是理想的爱的化身。三、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欢 乐□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同我的忧郁?10.填空。在这首诗里,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角度,描写了“欢乐”。【解析】 注意里面的用词。【答案】 颜色、声音、触觉、嗅觉11.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分析要具体,有例子,有评价。【答案】 “欢乐”是什么?欢乐是一种颜色——“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一种声音——像“芦笛”,像“潺潺的流水”;欢乐是“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颤抖”的“心灵”。抽象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可观、可感、可握、可闻、可触,有它具体的形态、迹象和声响。欢乐的情感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而获得体验的,诗人正是根据这种体验,将各种感官打通,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并为之所感染。12.诗人认为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辩证地看待“欢乐”。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答案】 诗人属于那种多血质而又富有艺术感觉的人,又正值青春年少,放声歌唱之余,不时有青春期特有的忧郁情感袭来。他的快乐是忧郁的快乐,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他善于从悲伤中体验欢乐,能于欢乐中感悟悲伤,因此,他说,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这是诗人的独到体验。(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网□赵丽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幸好,那并不是真的,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任你遨游,任你飞翔!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13.填空。(1)诗歌的开篇,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________的“网”延伸到________的“网”,由________的“网”延伸到________的“网”。(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解析】 (1)深入理解诗歌的词句和表达意图。(2)由真实的网到思想的网,属于比喻(或象征)。作品最后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答案】 (1)眼前 视野外 实际 思想上 (2)比喻(或象征) 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14.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解析】 诗人不会无端地有这种关于“网”的感受,因为毕竟有过一段“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的日子(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文革”那场浩劫),而且是我们刚刚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所以他虽然没有用一个字来触及那段历史,但读者仍然可以从诗中探寻到这种有历史感的思考。在“地图”上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有形的,而那段历史造成的“在网里彷徨”的生活却成了无形的存在,历史不会把它遗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感受。接下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要成为“网中奴隶”,而要从网中挣脱出来,享受自由并且要把网变成我们手中的工具,“为祖国收起宝藏”,联想自然且升华主题,“卒章显志”,不落俗套。【答案】 略15.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关键是理解网的象征义。【答案】 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构思精巧。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因为人与“网”的关系变了。起始是网中人,所以企盼自由;后成为撒网人,所以勇担社会责任。四、走近高考16.下面一段话中不能删去的一个关联词语是( )郑板桥有一幅《竹石图》,画的虽然是竹,但不落窠臼,画上题的诗也不同凡响。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爱,可是对诗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A.虽然 B.但C.可是D.却【解析】 保留“却”强调的是“不久前的事”。【答案】 D17.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一句话,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它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孤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A.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B.一位作家,如果把自己闭锁在孤寂中是可悲的。C.超然于世外,是成功作家最理想的境界。D.如何从孤寂中解脱出来,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解析】 话题一致,都围绕孤寂谈。【答案】 A18.(2020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晓上空泠峡①□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 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该题考查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1)描述的情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五更”照应标题中的“晓”,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是从“驿亭”出发“上空泠”;人物除了纤夫,自然包含着作者;事件是“上空泠峡”。(2)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是为后面的言情张本。一“惯”字写出了艰难挫折对他来说是常有的,而“不解”则突出了诗人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上,天大的困难也毫不畏惧,依然能冷静地“卧听”对待。诗人的自信豁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答案】 (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19.(2020年江苏)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元)魏 初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1)从“到家”“相望”“天涯”等词便可知,作者羁旅在外,思家情思蕴含其中。“又”考查炼字,炼字是诗歌中精练传神的词语,从诗中可得,“又”不是一次,暗示孤独、愁苦。(2)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从修辞、表达方式以及抒情方式和具体的表现手法着手,作者见“鸦归巢”马上想到自己要归家而不能归,更加衬托出自己的愁苦和无奈。(3)末尾两句类似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像极其真切感人。【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