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和观灯
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端午节习俗·赏花灯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作家与作品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等,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等,还有论文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思考与讨论一、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在这方面你都知道哪些?请向长辈们了解,或到书籍中查找,把掌握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
二、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变淡了,有些消失了。对此,你有哪些思考?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涵上正被刷新和提升,传统意义上的节味淡了。在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对“洋节”采取接纳态度的同时,也不应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自古就是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
三、课文把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巧妙地结合于一体。体会这种写法的长处,并学习这种写法,尝试写一段文字。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读者的视野,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简析本文是一篇极富生活情趣的散文,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中华民族的节庆风俗,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的是愉悦和怀念,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在“过节与观灯”的大标题下,介绍了“端午节给我的特别印象”和“灯节的灯”两方面内容。
沈从文的散文,不饰雕琢,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本文更是把广博的文史知识和朴实厚重的语言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读者的视野,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洗尽铅华之后,絮絮地诉说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课文简析
问题研究作者在引经据典地向人们介绍了古代灯节的概况的时候,还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宫中行乐图描绘的宫中过年的热闹景象。作者讲述了自己长大后读宋代咏灯节灯事的诗词的感受,在有了儿时观灯的生活体验之后,作者才会对描写观灯的文学作品倍感亲切和熟悉,作者借此表明家乡的灯节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之深和对灯会的喜爱。
教学建议1、如今的中学生对“赛龙舟”和“观灯”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像、录音等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调查、整理和民俗相关的知识。
2、本文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教师基本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主要研讨内容如下:(1)指导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2)指导学生体验作者在写“赛龙舟”和“观灯”时的内在情感。(3)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相关写法。
3、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后,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学生对节庆风俗的认识和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的各种节日,借此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内涵。4、课文把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体会这种写法的长处。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