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ID:1034932

大小:13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新课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二、知人论世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三、学生自读课文,概括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               ②—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⑦—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四、齐读第一则,注意理解内容。问: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五、齐读第二至六则,联系注释,理解内容。师:既然作者认为“境界”在艺术创造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境界”呢?2—6则,作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境界”问题。1、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于联系?明确: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渗透,意即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2、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明确: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三层,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者的观物方式,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3、讨论思考: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 4 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 “泪眼”句:无限伤春。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 “可堪”句:贬滴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 “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 概括: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 迁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 4、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明确:二者的创造虽有难易之别,但其所创造的“宏壮”与“优美”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5、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有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境界是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6、讨论思考: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又在第二至六则阐述了什么是“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全班一起读第三部分,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二、分析课文,诵读、理解第三部分。1、第七则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分析这些诗句的比喻意义? 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孜孜以求,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在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点评: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5、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明确: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卓越的见识,要有真性情。从第十则看,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三、《人间词话》的说理有何特点?形象化,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善于引用古诗词名句来说理,形象生动;二是善于以典型作家为例,增强说服力;善于对比说理,分析透彻,易于理解;四是语言含蓄生动,真切感人。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王国维的诗词鉴赏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否则,不谈当一个好的作家,就是当一个读者也难与有境界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失之交臂。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这样的启示。最后,全班齐读,再一次熟悉巩固。五、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一、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从不同角度论述→二则:“造境”与“写境”的区别与渗透4 二                                →三、四则:“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境界”问题  →五、六则:境界是真情真景,情景交融↗诗人的思想    →七则: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终获成功三         →八、九则:诗人应有开阔胸襟、卓越见识,修身而成“大家”↘和艺术修养    →十则:诗人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 第三课时一、自读《红楼梦评论》,感知了解王国维的“红学”观点及其学术意义。1、第一段,作者指出传统戏曲、小说是怎样的色彩?《红楼梦》呢?2、第二段,作者如何阐明《红楼梦》的悲剧性质的?3、本文有何艺术特点?明确:说理透彻,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二、自读《人境庐诗草自序》,了解黄遵宪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三、看看“阅读指南”,议议“议论练习”。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