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鸣犊街道马兴小学肖春艳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教学理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教材分析到航空航天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教学重点:1.理解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就是车轮周长乘后车轮转数2.理解后车轮转数等于后齿轮转数3.理解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并能根据反比例的知识推导出:后齿轮转数=1×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后齿数比教学难点:理解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并能根据反比例的知识推导出:后齿轮转数=1×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后齿数比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资料每人一张、普通自行车一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会骑自行车吗?2、别看这小小的自行车,里面可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二、新课教学1、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行进原理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行车是怎么行进的?(教师边说边转动自行车脚踏,请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交流。)师: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通过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共同总结原理:脚蹬→前齿轮带动后齿轮转→后齿轮带动后轮转→后轮推动前轮转→自行车前进[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行车行进的基本原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究、推理,师生共同总结自行车行进的基本原理。]2、提出问题: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①提出问题师:我们刚才了解了自行车行进的基本原理,那么谁知道脚踏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脚踏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②分析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方案1:蹬一圈,从起点量到终点就知道了。[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得出直接测量来解决问题,但误差较大。]方案2:根据车轮周长乘后车轮转数,来计算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师:车轮周长我们会计算,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后车轮转数和什么有关系?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多少圈呢?怎么办?【设计填空题,学生参与活动,注意思考,完成填空】1、后车轮转数(=)后齿轮转数(为什么?)(同轴)2、链条长度是(定)量,(齿数)和(转数)是变量3、转动脚踏的过程中,链条上的孔和齿轮上的齿在不断的(分离)→(咬合)→(再分离)→(再咬合)4、一孔(一)齿,十孔(十)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上台观察自行车的转动特点,亲身体验自行车的原理以及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完成填空题,并从中体会到以下三点:第一体会前齿轮、后齿轮、链条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第二体会后车轮转数等于后齿轮转数;第三次体现一孔对一齿,前齿轮转几个齿,后齿轮也必定转几个齿,齿数和转数成反比例关系]师生共同总结提出数学模型:(1)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就是车轮周长乘后车轮转数
(2)后车轮转数等于后齿轮转数(3)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并能根据反比例的知识推导出:后齿轮转数=1×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齿数比(4)建立数学模型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后齿数比值后齿(车)轮转数481648:16=33601260:12=55241224:12=22假设第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33厘米,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设计意图:掌握计算后齿(车)轮转数的方法,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铺垫。]2、已知前齿轮26个齿,后齿轮13个齿,车轮直径66厘米。小明家距离学校大约396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其中π取3,不考虑惯性)[设计意图: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练习,其中特意规定π取3,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节约课堂时间,本节课的重点是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计算]
3、有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66厘米,如果让你们设计前后齿轮的齿数,按怎样的理念设计,能使这俩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最远?[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当车轮周长一定时,前后齿数比值最大的设计,蹬一圈走的距离最远]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师小结:自行车里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常带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生活会回报我们不一样的数学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发言,同时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寓意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五、课后思考题一辆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这辆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前后齿轮搭配,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速度,前后齿数比值最大时,速度最快,前后齿数比值最小时,速度最慢。]六、板书设计:自行车里的数学自行车蹬一圈的距离=车轮周长×后车轮转数后车轮转数=后齿轮转数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后齿轮转数=1×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后齿数比值七、教学反思: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幻灯片中的图片,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