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3)情感与态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片、剪刀。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分物、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要用分数表示。那么什么是分数呢?二探究新知(一)唤起生成1、提出问题(1)6个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怎样列式计算?6÷3=2(个)。(2)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怎样列式计算?1÷2=1/2(个)1÷2=0.5(个)(3)观察三个算式,两个数相除,商有时是整数,当得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当除不尽是可以写成分数,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分数与除法。(板书课题)(二)尝试探究
探究一;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学习例1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张?怎样列式计算?1÷3=(张)(板书,同时课件演示)1÷3=1/3(张)二、学习例21、提出问题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引导列出算式:3÷4这里把谁看做单位“1“?(板书)2、尝试合作探究尝试操作:拿三个同样的圆片看做3张饼,折一折,分一分,用剪刀剪下来,想一想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参与指导(1)交流汇报,同时上台展示,并用多媒体展示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每一种方法都让学生多说。使学生明确3张的1/4等于1张的3/4,所以,3÷4=3/4(张)
分法一:先把每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个有4个,一共12个,再把12个分给4个人,得到每人3个,把3个拼到一块就是3/4张。分法二: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3个拼在一块,每人得3/4张。(也许学生还有不同的分法)探究二;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观察以上几个算式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汇报交流得出:被除数÷除数=谁是分子,谁是分母?(同时板书)用字母表示:,a÷b=(b≠0)(强调分母不能为0)(同时板书)使学生明确:2、除法用分数表示时,被除数是分子除数是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做两个数相除。探究三:分数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交流后进行汇报联系:
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用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区别: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值,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三尝试练习第一关(火眼金睛明辨是非)1.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1/10。()2.一根木料锯成3段,平均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1/3()3.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1/15。()第二关(你能行)7÷13=5/8=()÷()()÷24=25/()9÷9=N÷M=(M≠0)第三关:终极挑战
列式计算:1、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2.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提高练习一共有15个桃子,共4千克,平均分给5个小伙伴,(1)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2)每只小猴分到了多少千克桃子?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