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2.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猜谜。师:薄薄一片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欲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谜底是什么呢?2.谈话。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怎样诞生的吗?课件播放: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她却不得不退还给邮差,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那时候邮费是由收信人支付的,因为爱丽丝·布朗支付不了昂贵的邮费,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为了避免邮差送信却收不到邮费的情况,1840年英国人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邮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邮票仍用来支付邮资。3.欣赏。课件播放不同面值和图案的邮票并配解说:民居邮票、生肖邮票、人物邮票、熊猫邮票、奥运邮票……4.引入。师: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支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二)问题驱动,自主探究1.理解确定邮资的方法。(1)课件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取标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计费单位、资费标准、首重、续重、本埠、外埠的意思。
(2)尝试解决。①明明写了一封不到20g的信,寄给本市的朋友,他应该怎样贴邮票呢?②丽丽的信重45g,寄往外地,她应该怎样贴邮票呢?(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并相互评价。)分析:不足20g按20g计算,明明只要贴一枚80分的邮票就好了。丽丽的信函寄往外地,每20g重应支付邮资1.2元,45g比2个20g还多5g,所以应支付邮费(2+1)个1.2元即3.6元,可以贴3枚面值1.2元的邮票或贴1枚面值2元和2枚面值80分的邮票。(3)小组讨论。师:根据什么来确定应付的邮资呢?(信函质量和寄达目的地)3.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1)播放视频:邮局分拣信件情景,了解贴邮票的规定: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为方便机器检信,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枚邮票。(2)引导猜想: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的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3)模拟寄信:①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寄往不同地点、不同质量的信函若干封,算出所需邮资。②用80分和1.2元这两种面值的邮票贴一贴。③填好下表。(4)观察发现:能用80分和1.2元支付的有1~20g,21~40g,41~60g,61~80g的本埠信件。其中4.00元、4.80元、6.00元不能仅用80分和1.20元的邮票支付。(5)设计邮票:请你们设计一枚其他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能满足需要。
(温馨提示:因最高资费是6元,故用3枚邮票来支付时面值最大的邮票的面值应不小于6÷3=2元。)(6)小组汇报: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2.40元或4.00元。(7)谈话过渡: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设计出了满足需要的第三枚邮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可能寄超过100g的信件。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想最多只用4枚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8)扩充表格:填写101~400g信函所需邮资。(9)合作解决:①能仅用80分和1.2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②不能仅用80分和1.2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5.20元、6.40元、7.60元、6.00元、8.00元、10.00元、12.00元)③请你设计,确定需要增加的邮票面值。(提示:需要增加的邮票最大面值应不小于12÷4=3元。)⑤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本题答案相当开放,可选用的邮票组合有(0.8,1.2,4)、(0.8,1.2,2,3)等。(10)体验感悟:刚才大家设计出了很多符合要求的新面值邮票,表现很不错。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应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反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3.拓展:小华给远在北京的姑妈邮寄一份336g的信函,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不能满足,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有哪些邮票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