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设计设计者:刘家冲小学郑玉芹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41至43面“正比例”第一课时设计背景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正比例虽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正比例,学生的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转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算走向了关系,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本课时教学,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变化中看到“不变”,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比例的过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实现本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单价、数量与总价”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
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重难点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唱《数青蛙》,寻找规律1.播放视频《数青蛙》,唱儿歌。2.课件依次出示问题、表格,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问题: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见,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联系么?青蛙/只嘴巴/张眼睛/只腿/条学生通过听,唱,填写表格和交流,明白:嘴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随着青蛙只数的变化而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唱儿歌,找规律,引导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体会青蛙的只数、嘴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都是相关联的量。)活动(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情境(1)课件出示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边长/cm123周长/cm4边长/cm123面积/cm21问题一: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是不是相关联的量?面积和边长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问题二: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设计意图:同时出示正比例正反两例,引导学生发现两组量变化的不同点,从变化中发现“不变”,为理解正比例意义奠定基础。)情境(2)榔坪镇是中国药用木瓜第一镇,木瓜给榔坪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4年木瓜价格12元/千克,木瓜数量与总价如下表。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质量/千克12345总价/元
1.发现:总价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与质量的比值即单价不变。2.揭示正比例概念: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两个量,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而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一定,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设计意图:情境一是学生熟悉的数学世界里的几何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情境二是现实世界学生最熟悉的数量关系。在上述两个情境讨论、发现的基础上,构建正比例的意义。)活动(三)回顾情境,尝试运用1.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边长/cm123周长/cm4边长/cm123面积/cm21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2.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量成正比例?3.课件出示问题:如果用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k表示一个不变的数,在什么情况下x和y成正比例呢?(设计意图:通过正比例关系的正反两例,引导学生比较,初步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练习之后,总结正比例关系必须符合的
条件,并写出正比例关系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模型。)活动(四)课堂练习,举一反三课件依次出示:1.学校科学小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实验,测得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如下表。竹竿的高/m123468竿影的长/m0.40.81.21.62.43.2⑴说一说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变化关系。⑵写出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比,你有什么发现?⑶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2.钢铁的重量与钢铁的体积成正比例吗?并说明理由。钢铁的重量/吨8162432钢铁的体积/立方米1234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2)圆的周长和直径。(设计意图:制作了课件,以闯关的形式出示三道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三道题都围绕着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对正比例的意义进行举一反三。难度是阶梯状的,层层递进,第一题呈现表格和问题串进行帮扶;第二题只出现表格,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描述;第三题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列表格,举出具体数据来独立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活动(五)朗读童谣,总结收获课件出示童谣:正比例,反比例正反比例两兄弟,样子相像性格异正比例,很和气拟扩大,他扩大,倍数相同顺着你反比例,倔脾气你扩大,他缩小,倍数相同顶撞你1.指名读童谣。2.总结正比例的特征。(设计意图:利用童谣进行课堂总结,和课堂导入的儿歌相呼应,一是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二是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倔脾气的反比例的期待。)板书设计正比例1.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2.两个相对应的量的比值不变Y:x=k(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