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课题圆柱的认识例1年级小学六年级课时1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1、《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成的四个领域之一是“空间与图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节课正是这个领域的教学内容。2、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3、教学难点⑴建立空间观念。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设计以探究—研讨法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教具准备硬卡纸圆柱体,相应电脑课件,尺子,剪刀
教学设计思路1、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学生亲自把知识发现出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把圆柱的特征“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圆柱体实物,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发现,去感悟圆柱的特征。2、关于猜想,已经成为《新课标》中要求具备的数学能力之一。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然后教师进行总结。3、课堂上重视通过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等形象操作活动进行学习,有利于对“圆柱特征”的认识。这整堂课沿着“摸圆柱—量圆柱—剪圆柱”的过程,使学生从初步体验感知到逐步地认识圆柱的特征,最后让学生运用在学习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模型,自始自终都紧紧围绕在“做”学圆柱的特征进行。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特征?教师总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2、(课件出示)圆柱
教师引出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物体又是什么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二、新授教学(一)圆柱的认识1、(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看这些物体外形都是圆柱形。2、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3、课件展示实物图.教师总结:这些实物的形状都类似圆柱体。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这就是圆柱的几何图形。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和高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按下列要求摸一摸它的面(课件出示要求)。(1)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2)用双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3)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4)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在哪里?2、观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小组长进行记录并汇报交流结果。3、教师明确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4、小组合作,动手动脑。(课件出示)(1)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2)用直尺量一量圆柱的高,你发现了什么?各组汇报交流结果。5、屏幕演示,证明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适时明确: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圆柱有无数条高。(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1、指出屏幕上图形中哪些是圆柱?2、指出屏幕上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四)操作实验教师提问:想不想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1、学生大胆猜想: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以后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宽和什么有关?2、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教师总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适时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正方形的边长就是什么呢?(学生猜想)
教师总结: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也是圆柱的高。(五)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提问:圆柱的侧面积有多大,该怎样计算呢?(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教师明确: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三、巩固练习1、判断(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2)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定是圆柱体。()(3)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2、填空(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一个圆柱有()条高。(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
)厘米。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五、实践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