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1的统计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3.问: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4个人都一样多呢?二、探索新知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13”这个数是这四位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一个什么数?(揭题并板书课题:平均数)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13个的呢?请同学们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4.小组汇报(1)把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个数多的移给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个数少的人,每人最少都收集了11个,把比11个多的先调整出来,然后把小红多的拿1个给小兰,小明把多的拿2个给小亮,这样每人就都有13个。【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体验移多补少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就是这一组数中平均分的数。(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移多补少)(3)还有其他方法吗?(14+12+11+15)÷4=52÷4=13(个)(14+12+11+15)表示什么?(总数量),“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先合后分)
(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13个。如果我们全班6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的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比划,体会、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5.教学例2。(1)出示例2情境图,分析信息。(2)哪个队的成绩好?可算出它们各队的总成绩进行比较吗?(3)怎样比较他们的成绩呢?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如果人数不相等,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4)学生独立计算两组的平均数,然后指名汇报。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18+20+19+19)÷4=85÷5=76÷4=17(个)=19(个)因为17<19,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5)如果男生队再增加1人,还能用平均数比较两个队的成绩吗?如果女生队再增加1人呢?三、知识运用
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四、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