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53.54页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并能用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课件)出示长度单位进率。(二)引入比例尺1、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2、讨论引出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三)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地图,由图上的比例尺进行。1、(课件)猜一猜。2、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认识比例尺。(课件)3、说一说:(课件出示几幅不同的地图)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⑶怎样理解比例尺?4、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相改写。(1)根据线段比例尺,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2)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化成相同单位;
(3)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5、 引导学生弄清求比例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四)求比例尺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⑴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⑵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六)总结课堂延伸拓展。